□本報記者 鐘偉
在張錫榮家,一家三代有十個人接力從軍,既有從戰爭年代走來的老革命,也有改革開放初期扎根西部邊疆基層服役的骨干,還有受到中央軍委表彰的在新時代建功立業的功臣。
丈夫于明的父親于洪信是一位參加過抗日的老八路,張錫榮在照顧于洪信老人時,最愛聽老人講抗戰時期的那些事,特別是對老人參軍,在戰斗中不幸頭部被榴彈炸傷,認識了婆婆孫運蘭結婚以及放棄組織分配濟南工作機會要求到生活條件相對艱苦的魯西北工作等往事。
每次聽后,張錫榮都感覺公公、婆婆不容易,下定決心要將他這種紅色精神傳承下去。張錫榮為從小培養兒子于飛愛黨愛軍,心懷報效祖國的意志,在給孩子講述公公、婆婆參軍經歷,從環境上感染他同時,還經常帶領于飛去參加戰友聚會,讓孩子從小感受軍人特有的情感,將紅色基因滲進血液、融入血脈。張錫榮常常教育于飛,一定牢記爺爺常說的“若有戰、召必回”這句話,一定要心懷忠于黨堅定信念,時刻有戰備思想,學好本領,為黨為祖國為軍隊而戰。
于飛沒有辜負媽媽囑托,與妻子劉放一起刻苦學習、認真訓練、鉆研技能,工作業績顯著。于飛被中央軍委授予“國防交通先進個人”稱號,被火箭軍授予“優秀機關干部”稱號,并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妻子也被火箭軍授予“優秀科技干部”“四有”優秀軍官,榮立三等功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