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酷愛藝術,敬重那些才華橫溢學富五車,而又甘于默默無聞,不為時風所動,持守節操,抱樸懷真的人。泛泛地看,在當下這個浮躁而又急功近利的社會,似乎鳳毛麟角,其實又不然,書法家彭方玉就是其中一人。
??? 對彭先生,我是先識其書,后謀其面。
??? 初次欣賞彭先生的書法作品是在《齊河文藝》上,在此之前他的大作早已在國家、省、市級的報刊刊登,并屢次參展獲獎。一來我是圈外之人,不能及時撲捉這些信息;第二個原因,自然還是孤陋寡聞。《齊河文藝》有個書畫之頁欄目,每期都選登一些書畫家們的上乘之作,有時也重點推介有實力的人物。這個欄目的編者有眼光、不入俗,選發的作品深得人們的喜愛,我就是其中之一。每期刊物到手,書畫之頁必讀,遇到自己喜歡的作品,總要細細品味,非要品出個酸甜苦辣咸不可。有一期上彭先生的四幅行草和一幅小楷赫然醒目,過眼便讓人欲罷不能。行草筆力雄勁,飄逸奔放,提筆便有氣勢,而且一貫到底;小楷清新秀氣,沉靜自然,筆畫間架結構工整勻稱,看似云淡風輕,實則功力深厚。我不禁叫絕。
??? 此后,在幾次參加的書畫展上,我刻意留心彭先生的書法作品,更相信了自己初次的印象。只是沒有了當時視覺上的沖擊,多了平心靜氣地細細揣摩,有一種余興未盡的牽動,久久不愿離去。
??? 一次和幾個文人相聚小酌,彭先生就在其中。他長我十歲,已從工作崗位退休,賦閑在家,本該頤養天年,他卻開始了又一次的求知之路。在他身上,我看不到一絲暮氣,嗅不到半點陳年老味,精氣十足,躍躍欲試。他談吐謙遜,舉止得體,沒有書畫家們推崇的豪放張狂,抑或仙風道骨的氣派,內斂親和,展露出的是君子之風。都說“書如其人”,他書法作品中的精氣神恰恰是他重在修身自省,而后“內圣外王”的儒家思想體現。
??? 彭先生少年時就表現出對“寫寫畫畫”的天賦,尤其對漢字書寫有著濃厚的興趣。學校的賈老師是個書法愛好者,不僅寫得一手好字,而且知識寬泛,只是落在偏僻鄉間難有施展宏圖的機緣。他慧眼識珠,認定彭方玉是棵寫書法的好苗子,便悉心引導,精心培養。在物質文化極度匱乏的鄉村,彭方玉不僅有幸讀到賈老師珍藏的歷代書法名家碑帖,還得到賈老師無償提供的筆墨及舊報舊紙張。正是賈老師面對面地講,手把手地教,彭方玉進步很快,逐漸脫去稚氣。當春節前,左鄰右舍拿著鮮紅的紙張請他寫春聯,有老人半開玩笑,半認真地稱他小先生時,彭方玉既得意又幸福,恨不得寫出比帖上還要好的字。
??? 彭先生上初中時,正值文化大革命,村村需要標語口號、偉人語錄及畫像,以營造轟轟烈烈的氣氛,但又缺少寫寫畫畫的人才,縣文化館的人又請不來,不少村莊拖了運動的后腿。村里的大隊干部將這項光榮艱巨的任務交給正停課鬧革命在家的彭方玉和他的同學房玉賓。初生的牛犢不怕虎,兩個“革命小將”終于有了用武之地。他們每天提著油漆桶,在村中大街小巷的墻上見縫插針又寫又畫。遇到合適的墻面,彭方玉不忘臨摹上一首偉人的詩或詞的手跡。等到村中的影壁墻建成后,他和房玉賓把偉人的形像畫上去,雖是臨摹,又顯幼稚,但還是成為大劉村里的一道風景。兩人的名字一時傳遍十里八鄉,鄰近村莊紛紛前來邀請。那幾年,彭方玉年紀輕輕,春風得意,以自己的一己之長為家鄉服務,贏得眾人尊重。重要的是,通過這些看似粗糙原始的藝術實踐,不僅豐富了他的藝術聯想,還增加了藝術家們反復強調的閱歷,為他后來的藝術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 1969年冬天,彭先生作為人才被公社選調到廣播站,并負責編印一張不定期的油印小報。在鄉鎮他一干就是十五年,后調到縣廣播電視局。無論環境的變換,還是身份的變更,彭先生不變的還是他對書法的癡情。多少個春夏秋冬,黑夜黎明,他在變化萬端的漢字王國里孜孜以求,研讀臨摹,實現了由“粗”到“精”,由“臨”到“創”,由“匠”到“文”的飛躍。這恰好說明書法創作的特殊性——耗時磨人。你想有點成績,沒有二、三十年的勤學苦練,是難以實現的。難怪名家們大都“人書俱老”,像林散之,郭沫若、啟功贊賞他的字時,已七十有五。悲乎,喜乎?讓人扼腕嘆息。
??? 彭先生的習書之路以1989年為界,可分前后兩個階段。
??? 前一階段,可謂風華正茂,激情奔放的時期。他遍臨歷代名家碑帖,顏柳歐趙、蘇黃米蔡,無不進入他的視線;真草隸篆、金石帛卷,各種書體樣樣喜歡。讀書也是饑不擇食,不加選擇,古今大量的書論畫論、唐詩宋詞以及文史哲方面的書籍都成為他閱讀的對象。他先寫行楷,后攻行草,尤喜隸書,對魏碑這一由隸轉楷的書體十分喜愛。他認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書寫,不僅有漢字書體發展演變的重要意義,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書法藝術價值。字體承前啟后,展現了漢字書寫的魅力。這一時期,彭先生大量閱讀,勤于練習,汲取的知識難免蕪雜,缺少系統,形不成自己的一家之見和創作風格。
??? 彭先生習書的后一個階段是成熟時期。 1989年他參加了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的學習,這所由當代書法大師歐陽中石擔綱創辦的業余大學,以普及書畫知識,培養書畫人才,弘揚中國文化為己任,為眾多的民間書畫愛好者提供學習研究創作平臺,起到正規大學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歐陽大師為函大專寫的教材和授課筆記,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又不乏專業精神,系統完整地把書法這一傳統文化梳理得清晰明了,分析的透徹獨到。他對歐陽大師總結的書法定義銘記于心,并且認為其中的“文心書面”是中國書法的核心。“文”是本質,“面”是表象,只有具備“文心”的書面,才是完整意義上的書法。歐陽大師對臨摹的步驟,甚至點畫的用筆講述的細致入微,他強調的“第一是解決眼,第二是解決手”以及“入帖”與“出帖”、“點畫”與“線條”等,這些書法的基礎,彭先生過去雖有所涉獵,但這樣系統完整和合乎邏輯的講解卻讓他眼前一亮,有多年的知識積累和臨池經驗,經大師稍加點撥,彭先生的迷霧疑團煙消云散,心中豁然開朗。三年的學習和訓練,他的書法創作浴火重生,不但格調高雅,筆法更加純熟,且藝術韻味耐人咀嚼。
??? 彭先生的書法深得行家的推崇和人們的喜愛,尤其是行草,筆力雄勁,骨氣洞達,故舊今雨不斷登門拜訪求字。他人雖豁達,不計潤格,念及的是情義,但常常自掏腰包,長此以往,他也是有苦難言。
??? 和彭先生的交往僅是萍水相逢,讀他的字,卻有老友重逢之感。今天的彭先生,一輩子的追求愛好終于由“副業”轉為“正業”,提肘懸腕,揮毫潑墨間,全沒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感覺,一種時不待我只爭朝夕的精神在他的書法作品中表現得尤為強烈。
□ 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