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適是“五四”新文化的開拓者,他學貫中西、知識淵博,思想開放,溫文爾雅,寬容大度,行事光明正派。思想上,深受西方科學民主影響:學術上,在哲學、史學、考據學幾個方面有建樹。他提出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治學方法,開學術研究的一代新風。在“紅學”研究領域,曾和他的頂頭上司,北大校長蔡元培產生分歧、爭論;在文學寫什么,為誰而寫上,曾和魯迅觀點相左;在政治上,他反對獨裁,提倡自由,曾和蔣介石分道揚鑣;后回臺灣參政,但這絲毫不影響他以一個學者的身份對政治的缺陷、社會的弊端提出批評。
??? 有關胡適傳記,版本不少,作者是各取所需,褒貶不一。我讀的這本書是由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外傳記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朱文華所寫,文筆尚可,評斷正統,新意不多。
??? 若從傳記文學的角度看,《郭沫若傳》具備了文學和傳記功能,文學色彩鮮明,記述詳盡,人物栩栩如生,作者的“評”都隱于事件的背后。傳記作者的功夫在收集翔實的資料,寫出他生活的時代,寫出一個活生生的人。
??? 郭沫若是五四時代的寵兒,他首先舉起革命浪漫主義的大旗,他的新詩開一代新風,他的歷史劇別開生面,他的自敘傳是形象的歷史,為我們描繪了民主革命時期的風云變幻。不僅如此,他還在哲學、歷史、考古、金文、甲骨文等方面有重要的建樹。他寫的《甲申三百年祭》即是史學名篇,又是政論名著,曾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教材,同時,他的書法也有相當的造詣。他學識之廣,成就之大,“在現代知識分子中是不多見的。因此,他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巨人。 ”
??? 周恩來曾評價郭沫若是“學術家與革命行動家兼而有之。 ”他曾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參加南昌起義,抗戰(zhàn)爆發(fā)后,身在日本的郭沫若別婦拋雛,秘密回國參加抗戰(zhàn)。在大義面前,郭沫若身體力行,敢于赴湯蹈火。這些舉動罵他的人有幾個能做到?
??? 郭沫若不是個完人,有自身的缺陷,也有時代對他扭曲所造成的傷害,然而正如魯迅所說:“有缺點的戰(zhàn)士終究是戰(zhàn)士,完美的蒼蠅終竟不過是蒼蠅。 ”
??? 馮友蘭、周汝昌、季羨林、張中行都是學人中的翹楚,他們不計功名,畢生遨游在學術的海洋。馮友蘭以“三史”(《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六書”(《新理學》《新世訓》《新世論》《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奠定了他在中國哲學研究領域無可替代的地位,形成了一整套“新理學”理論。他堅信,有著五千年文明的中華民族不會消亡,厄運是暫時的,中華文化的復興一定會到來。“文革”中,他寫了幾篇“批孔”的文章,結集為《論孔丘》,明眼人便知是不得已而為之,不想“文革”過后成了一些人整他的把柄,至今還有人拿來說事,以證明馮友蘭“文革”期間“卑躬屈節(jié)”巴結江青,出賣靈魂,這種往他人身上潑臟水的手法十分卑劣,用心險惡。
□ 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