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暖心動的感覺中細細品讀完了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書中的一個個故事和一張張照片記錄著一個母親和孩子生活的點點滴滴,通過龍應臺那充滿柔情且率性的文字述說,我慢慢品味著那份細膩的母愛,有時感同身受,有時慚愧內疚,有時欣喜 激動,腦海里經常浮現的是自 己多年來跟兒子和幼兒園的孩 子們一起度過的點點滴滴,掩卷沉思,這本書雖然是母親寫給孩子的,但是作為從教多年 的我來說也有很大的借鑒性, 值得我去做深刻反思。
比如生活中的隨機教育: 龍應臺在送孩子去幼兒園的路 上,能像導游一樣不停地為孩 子介紹身邊的世界,作為老師, 我們是否也能抓住身邊的自然 資源,比如季節特征、環境變化等讓孩子通過觀察獲得新的生活經驗呢?又比如媽媽讓他了解了“龍”的樣子,他就能對著窗外馬路上堵車的情景喊“龍”,媽媽沒有否定,從而孩子明白了“車水馬龍”的意思。當我們面對班里幾十個孩子的時候,如果出現類似情況,我們做老師的是否也有耐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積極去引導孩子,而不是直接否定呢?孩子的爸爸講德語,媽媽講中文,老師講瑞士方言,而大人之間的溝通講英文,孩子在這種環境下,自然就學會了四種語言,尤其是英文,并沒有人教他,但是他聽著聽著也就會了,這就是最無痕的教育。而老師每天與孩子相處最久,老師的行為對孩子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否應該時刻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呢?雖然這都是很簡單的例子,但確實值得我們去反思,我們應該做到更好。
比如龍應臺獨特的教育藝術:慢與愛。她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讀故事給孩子們聽,選擇的都是一些經典,并且避開那些有暴力傾向的書籍,培養孩子的美好情感。她說:“在他往后成長的歲月里,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丑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人的快樂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貴!”我認為這句話特別有道理,這對我們老師和家長都是很好的借鑒。
一位母親需要等待孩子慢慢來,作為一名教師同樣需要等待孩子慢慢來,允許孩子慢慢地在錯誤里反思,慢慢地在思考中成長、慢慢地在實踐中學習,給他們嘗試的機會,讓他們在嘗試中體驗成長的快樂。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要謹記:教育不是賽跑,需要給點時間,靜心傾聽,慢慢等待,有時候還需要放開你那雙愛撫的手,哪怕孩子會跌跤、會受傷。
最后分享一段特別美的話。《孩子,你慢慢來》的卷首語中這樣寫到: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涼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的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的5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 張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