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陰雨霏霏的周末,我在屋里坐得有點煩悶,于是走出小區散步,吸收著雨后清新的空氣,舒展舒展筋骨,比悶在屋里好受多了。我住在小城東南角,散步一般往南往西,就這樣沿著老路走,忽然想到修建了若干年的沁園,何不到湖邊看看。沁園湖在小城西南,我散步一般也到不了那里,有時坐車或騎車經過,也只是匆匆一瞥,從沒近距離觀看過。沁園湖,只是別人的湖,我從未想去看看它,或者說沁園湖就是一個灣坑子,我覺得沒有看的必要。這也是我住在小城若干年,而沒親臨沁園湖畔的原因。
??? 這樣想著,不知不覺就到了湖邊。微風佛面,細雨紛飛,煙雨迷蒙,碧波聚散,方形的湖面看上去煙波浩渺,還真有點瘦西湖的味道。湖四周用石頭壘砌,湖邊鋪了平整的料石,很多處安裝了護欄,以防散步者不慎落水,再往外栽種了各種叫不上名字的樹木,湖西邊是類似于植物園的公園,面積與湖面差不多大,栽種的樹木更多,樹冠高低錯落,枝葉深淺相間,垂柳是必不可少的,柳絲裊娜,倒映在水里,樹光水色,相映成趣。正值末春時節,雜樹生花,芬香濃郁,翠鳥啼鳴,空氣新鮮,可謂天然氧吧,樹木間安裝了多種建身器材和石椅石凳,是人們健身游玩的好地方。
??? 湖邊建有三亭,東面一座名曰浴霞亭,湖西北一座名曰益壽亭,湖西南一座名曰望月亭,三亭呈三角鼎立,不知有何來頭。不要說坐在里邊歇息,單是看看這亭子的命名,就胸中涌起無限詩意。如果雅興大發,在月明星稀之際,邀三五文朋詩友小聚,清茶一杯,對月賦詩,思鄉懷古,天遠水闊,水光明滅,風聲燈影,詩情隨水波蕩漾,詩心因月色舒放,評風流人物,論天下要事,遠遠望去婆娑的身影,宛如唐宋騷客穿越了千年的時光隧道,回到生活現場。
??? 晚上望月也好,早晨浴霞也好,都是何等文雅浪漫的事情,來到這里,簡直如在夢中。想想那些年輕的情侶,在這里又會萌生出多少戀人之情,衍生出多少戀人的故事?小城故事多,這個不起眼的小湖,成全了多少美人韻事,誰說不是小城一首別致的詩?而西北處的踩云橋,一座袖珍小橋,卻因了這詩意的名字,任誰站在上邊都會想入非非。
??? 湖西北角,踩云橋以西有一小片呈梭狀的水域,寬不過二十余米,長則四十余米,往西又是一座橋,橋底臺面較高,這座橋以西,就是護城河,這塊狹長的水域,可確保夏天突降暴雨水位猛漲時,可以把洪流瀉出去,而不至于使湖水四處漫溢,甚至影響周邊的居民生活。就在這一狹長水域,兩邊圍滿了垂釣者,他們戴著雨披,有的蹲著,有的坐著,一人一個小桶,小桶里有鰱魚草魚若干條,釣者自得其樂。如果晴天,在湖邊釣魚者肯定更多。湖中確有大魚,因為我幾次看見魚尾躍出水面的情景,沒看見魚多么大,但翻出的水花很響,這樣的魚垂釣者們恐怕望魚興嘆,他們的工具沒法逮住興風作浪的大魚。或許他們本身也不打算逮住那些大魚,而只在這里消磨時間而已,不為結果,只為過程,才使魚有了藏身之處,越長越大,魚越來越多,或者釣者都裝著美人魚的夢,希望它們有一天能變成美人魚自己上岸呢。
??? 湖西有游艇二十余艘,有的小艇銹跡斑斑,不到夏天,這些艇子就閑置著,經過漫長的冬天,恐怕也等得不耐煩了。這些游艇是屬于年輕人和孩子的,他們駕舟疾駛,飄飛水上,心花蕩漾,笑聲朗朗,盛夏的炙熱全然消去了。在湖邊,青年人變成了孩子,孩子則更加天真,水使人輕松愉悅。
??? 沁園湖的修建結束了小城無湖的歷史,是一件值得濃墨重彩的盛事。湖正北,有一圓形廣場,廣場中心立有巨石,上有石刻,背湖的一面刻有“沁園”二字,向湖的一面記錄了建園緣由及時間,不妨引用幾句:“沁者三心也,寓黨心政心民心之聚也。沁者亦水心也,水乃無色無味透明之物,亙古未易。若愛民之心若水之清澈,則民心歸矣;若愛民之心與民心聚之,則事業成矣,又寓雨心之聚也。 ”由此讀出為何命名“沁園”,讀出地方官員的政績觀。修湖建園,致力于為民造福,體現了地方官員的愛民利民情懷,也是“黨心政心民心之聚”的見證。石刻時間是2005年5月,轉眼已經十個年頭了。看看周圍高聳入云的商廈和民居,感知到小城快速發展的節奏。歷任地方官員皆致力于打造宜居的人文環境,使“幸福晏城”的期盼,與現實越來越近。
??? 湖乃大地的眼睛,有湖就有靈氣,人就活得精神光艷。試想,在傍晚,繞湖散步的人三五成群,望著開闊的水面,和水面上倒映的樓宇,穿行于樹木花草點綴的小徑,呼吸著獨有的新鮮空氣,邊走邊聊,一天緊張忙碌的疲憊紛擾都卸下,那是可等的愜意。
??? 這么好的一個去處,卻沒有好好享受過,太可惜了。
??? 人們往往對遠處的風景極為向往,一旦有空就遠走高飛,去遙遠的異地游覽名勝。善于涂鴉者,每到一處,題字作詩,×××到此一游,并自鳴得意,仿佛沒有枉活一生。至于名勝名在何處,不一定能說出一二三來,或者游覽了一陣子竟然一塌糊涂,只賺來一身的疲憊而已,故有看景不如聽景之說。我以為這樣的旅游除了攀比,就是遭罪,還真不如在近處轉轉走走,也許在習以為常的風景中,發現別樣的樂趣。內心生出這么一個消極觀點,好歹也給像我這樣的窮文人找到了一條不外出旅游的理由。
??? 恰巧,近日又讀了張愛玲的散文《道路以目》,其中有這樣一段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們從家里上辦公室,上學校,上小菜場,每天走上一里路,走上一二十年,也有幾千里地;若是每一趟走過那條街,仿佛都是第一次認路似的,看著什么都覺得新鮮稀罕,就不至于‘視而不見’了,那也就跟行萬里路差不多,何必一定要飄洋過海呢? ”我的攬勝觀,與張氏也多少有點相似。我們還是多發現身邊的風景吧,只要懷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人生隨處皆風景。□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