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州新聞網訊(通訊員 國兆輝 肖華衛柴慶秀)“近日,仁里集鎮西柴村網格員柴洪申接到群眾消息說本村有人打架,他立即趕赴現場。經了解,本村柴某因土地糾紛問題與本村柴某發生爭執,柴洪申趕到現場后將兩人拉開,并對2人進行詢問,得知兩戶因為在溝邊地鄰種植玉米發生爭吵。將2人分別叫到村委會辦公室進行調解,最后2人握手言和。一起大有升級之勢的矛盾糾紛在網格員的及時處理下圓滿調解完畢,將不穩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狀態,贏得了網格內群眾的贊許與好評。這是仁里集鎮扎實推進農村網格化管理工作的一個縮影。
??? 今年以來,特別是全縣推進農村網格化管理工作會議以來,仁里集鎮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堅持好網格、好隊伍、好制度、好活動、好機制“五位一體”,扎實推進農村網格化管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成果。
??? 好網格,具體化。根據農村社區、企業及衛生院、學校等具體情況,仁里集鎮分為106個網格。其中, 99個農村網格、7個企業、社區獨立網格,成立了鎮網格化管理中心,建立了10個網格化服務管理站,形成了橫到邊、縱到底的“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為推進網格化管理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 好隊伍,標準化。該鎮設立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由鎮長任中心主任,分管領導為副主任,從黨建、綜治、公安、環保、安監、計生、民政等部門選拔專兼職人員,保證一級網格高效運轉;對10個二級網格化管理服務站,由管區、社區負責人擔任網格長,選擇素質高、能力強的機關干部,充實人員配置;對106個三級網格,采取村干部兼任、群眾推選等形式,配全205名網格員,為推進網格化管理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同時,明確了網格員、網格長、站長及鎮管理中心的職責職能,實現了農村治理方式由“粗”到“精”、治理模式從“單”到“多”的轉變。
??? 好制度,規范化。根據一、二、三級網格的責任,建立完善了網格化管理中心、管理服務站、農村網格員排查、上報、處理、研判、記錄等工作制度,對職責進行細化、量化。同時,按照工作職責、工作范圍、服務對象、工作方式等要求,列出責任清單,理順工作流程,明晰上報信息目錄,使三級網格員對自身的責任、權利做到心中有數,對日常工作做到行動及時、有效。
??? 好活動,便民化。統一制作了便民聯系卡,開展了網格員“三進”活動,向一線群眾、社區居民、企業員工發放網格化服務管理便民聯系卡20000多份,使群眾遇到問題及時聯系網格員,網格員在第一時間及時上報、處理、分析。開展網格員培訓活動,聘請縣委組織部、宣傳部、縣綜治辦等部門專家對網格員進行系統培訓,提高技能水平,調動網格員的積極性,為后續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 好機制,常態化。建立定期研判機制,黨委、政府、人大、政協等主要領導,定期研究網格化管理工作;建立督查通報制度,由黨建辦等職能部門,每周對網格化管理開展情況、存在問題進行匯總,每周進行通報;建立考評機制,將網格化管理納入干部績效考核,實行一周一調度,一月一通報。同時,啟動問責機制,對行動遲緩、落實較慢的網格長、網格員進行約談,通過一系列的規范,推進網格化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網格化管理服務平臺的有效實施,暢通了群眾和干部之間的溝通渠道和問題發現渠道,架起了與群眾溝通交流的平臺,各種矛盾糾紛解決更加及時有效。 ”仁里集鎮黨委書記邵朱軍深有感觸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