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河一中新校區(效果圖)
□本報記者 任立松 本報特約記者 段慧 本報通訊員 王強 韓園 顧憲坤
最是教育牽民心。6年前,我縣在全市率先通過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驗收。如今,我縣提出,力爭2023年在全市率先通過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驗收。
從“基本均衡”到“優質均衡”,任務要求有天壤之別。意味著教育將從滿足“有學上”躍升到保證“上好學”,更意味著需要硬件配備、教師隊伍、管理制度、群眾認可度等向更高標準邁進。
敢為人先、迎難而上,縣委、縣政府出臺教育高質量發展十條意見,舉全縣之力推進教育改革發展。“聚焦群眾滿意度,我們旗幟鮮明地提出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抓教育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全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努力讓教育成為齊河改善民生的新亮點、加速發展的新優勢、展示城市形象的新窗口、打造營商環境的新名片。”縣委書記孫修煒說。
高中教育擴容提質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
我縣僅有兩所公辦高中——齊河縣第一中學、齊河縣實驗中學,由于發展基礎、生源質量、軟硬件配備等方面的差異,教學成果相差較大。有一段時期,不少學生選擇了“背井離鄉”外流。讓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優質均衡的高中階段教育,成了群眾最熱切的呼聲。
民有所呼,我必有應。我縣投資10億元建設齊河一中新校區。
看地段,占地348畝的齊河一中新校區所在地可謂寸土寸金——地處黃河國際生態城的核心地帶,毗鄰黃河,遠離工業區,高標準公路在周邊縱橫交錯;不遠處,海洋極地世界、歐樂堡動物王國、黃河文化博物館群遙相呼應。很多客商前來考察,第一眼就相中了這里,我縣一一婉拒,毅然選擇在這里辦教育。
看建設標準,我縣堅持在設計、施工上使用一流團隊,如果不經提醒,記者很難相信眼前仿若一座一流大學的效果圖就是在建的齊河一中新校區。在高標準教學樓、圖書綜合樓、宿舍樓、體育館、標準運動場等周圍,廣場、小橋、回廊、亭臺樓閣點綴其中,構成了一幅美麗圖景。值得一提的是,這里還規劃了可容納3.2萬人的綜合體育場、容納5500人的籃球綜合館、容納1500人的游泳館為主構成的綜合體育場館——齊河鉆石體育中心,投入使用后,可承接國際A級體育賽事。
更為重要的是,齊河一中新校區設置高中學位6000個,并且未來計劃將實驗中學和一中融合發展,域內所有高中學生享受同樣的師資、同樣的教育資源,形成齊河一中校本部和新校區兩個普高核心組團、一體化發展的“一體兩核”態勢,真正保證齊河孩子愿讀盡讀、應上盡上、上就上好。
初中教育聚合優化“學有所教”邁向“學有優教”
雖然我縣城鄉教育已高標準達到“基本均衡”,不少農村學校硬件設施不比城里差,但依然面臨生源減少等短板,與之相對的,城區學校所面臨的大班額壓力在增加。
這一狀況在初中段尤為明顯。以潘店鎮中學為例,3個年級可以容納1000名學生就讀,然而真正選擇在這里就讀的只有300余名。生源的減少,不但造成資源閑置,也一定程度挫傷了教師積極性。
以初中進城的方式進行教育資源聚合優化,既是群眾所盼,也是現實之需。我縣堅持從實際出發、頂層著眼,在縣城西部投資6億元建設行知中學——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設計72個教學班、3600個學位,可滿足8個鄉鎮中學學生就讀。
行知中學落成后,縣城東南西北中每個方位都將有一所高標準的初中學校,布局更加科學、更方便農村學生就近入學。行知中學的選址遠離鬧市區、工業區,整個建筑群落融入大量中式風格,古風古韻不失現代感,充滿東方美、書卷氣。
初中進城,原鄉鎮中學如何不閑置?我縣堅持物盡其用,將整合散布鄉間學生100人以下的鄉村教學點,進一步夯實農村小學教育。
“讓所有齊河孩子都能在家門口升入最好的高中,讓所有的農村孩子都能進城就讀最好的初中,是我縣教育從‘學有所教’走向‘學有優教’的里程碑,為實現‘優質均衡’夯實了基礎。”縣委副書記、縣長王瑋說。
義務、學前教育強基普惠讓教育質量優在“起跑線”
學前、小學教育是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開端。在我縣,從教育起步階段就抓“優質均衡”。
今年,我縣推出三年建設攻堅計劃,扎實推進一大批續建、新建教育工程。其中,投資2億元續建、擴建第一實驗小學、第五實驗小學東校區和山師榮盛實驗學校,今年9月就能投入使用;投資8.2億元新規劃建設了尚文小學、思齊小學等7所學校,可一舉增加1.5萬個學位。與此同時,我縣還將在城區補充建設5所學校。
這讓齊河縣第三小學校長馬華感到振奮。在我縣通過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驗收之前,這所小學可容納2400多名學生,但學生數量曾一度高達3200人,很多辦公室也不得不改成教室。“當時,每年的招生季就是校長的‘頭疼季’。”馬華告訴記者,雖然經過多方努力,最終化解了大班額,但如今隨著周邊新樓盤的增多,依然面臨很大壓力。眼看著續建、新建小學拔地而起,馬華感到輕松了不少:“‘大校額’時期,老師們最大的壓力是學生安全問題,上下課不得不盯崗分流,占用很多時間。如今,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學上,帶動教學質量的提升。”
長期以來,“入園難”“入園貴”一直是學前教育領域一塊難啃的硬骨頭。我縣在加快推進16處居住區配套的公辦、普惠性幼兒園建設、移交和使用的同時,又規劃了4處城區公辦幼兒園。“3年后,我縣將新增20處公辦幼兒園,新增學位7200個,全縣幼兒園公辦率將達到90%以上,超過去年全省公辦率40個百分點。”縣教體局局長楊武強說。
“優質均衡”需要硬件支撐,軟件同樣必不可少。我縣在加快幼兒園建設基礎上,啟動“優質園+”集團化辦學模式,以老牌名園帶動新建園發展。
始建于1985年的齊河縣直機關第二幼兒園,是當地一所老牌名園、省級示范幼兒園。在“優質園+”模式下,這所幼兒園將托管4個新建成的幼兒園。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全省一流的教育強縣,讓齊河的孩子不再為求學遠赴他鄉,讓學生家長不再為照顧子女兩地奔波,讓越來越多的外地家庭慕名而來,形成集聚人口、產業和資源的強大磁場。”孫修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