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張雙雙 李艷芬)12月16日,在縣紀委監委“碼上監督”辦公室里,會議桌旁坐滿了人。縣農業農村局、縣住建局、縣民政局、縣財政局等部門的工作人員與縣紀委監委管理和技術人員坐在電腦前忙碌著。隨著他們的操作,不遠處的“清廉鄉村”監督平臺屏幕上界面不斷變化著。
“農村耕地、民政各項補貼、村內項目建設審批等各類數據都匯聚于后臺系統。今天開始測試,如果沒問題,就陸續向全縣的村(居)放開。”縣紀委監委分管負責人倪朋介紹,兩個月前,“清廉鄉村”監督平臺開始在華店鎮和安頭鄉的102個村試點。
“這個平臺挺好,掃碼就能查看村里每個月的賬目明細,發現問題還能隨時舉報。”12月16日中午,華店鎮西油村村民李伊軍用手機掃描村內墻上張貼的“清廉鄉村”監督二維碼后,在“惠農補貼”一欄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今年小麥種植補貼面積92.96畝,和實際畝數一分不差。”他說。
掃碼進入“清廉鄉村”監督平臺西油村頁面后,可以看到“黨員管理”“集體資產資源管理、處置”“采購、工程建設”“村級財務”“惠農補貼”“補助救助”等6項內容。點開“集體資產資源管理、處置”一項,村內耕地、固定資產(建筑)、公益設施等事項一目了然。“這臺音響是給村文藝隊跳舞用的,1臺打捆機、18套潛水泵是這幾年買的……這些要上傳到平臺,發票都需要保存好。”西油村黨支部書記李延星說,“每一筆賬都要算得明明白白,村里人都看著呢。”
李延星稱,每戶自交多少小麥保險費、每家低保戶每月收到多少補助款、誰家有白事村里補助多少錢等,都會分毫不差地通過監督平臺向全村人公示,而且隨時能查。
倪朋介紹,“清廉鄉村”監督平臺的“哨兵”系統能打破部門壁壘,通過全縣數據分析進行橫向和縱向比對,掌握各村多發易發事件,并對異常信息自動預警。目前,在全縣匯集的近7萬條數據中,發出預警353條。“安頭鄉三岔口村吳開之2021年上報小麥種植面積22畝,比2020年的13.8畝多出8.2畝”“華店鎮范樓村范貞元2020年自報小麥種植面積21畝,只購買了10畝地的保險”“安頭鄉某村一次收取費用超出剩余任期(5年)”……
這些預警問題有的同步反映至鄉鎮紀委,由鄉鎮紀委核實并辦結后,通過平臺回饋至縣紀委監委;有的交由主管部門進行核實、處理。“吳開之2021年多出的8.2畝是承包的吳崔之的土地;范貞元剩余11畝為自愿未購買保險;一次性收取費用超出村黨支部書記任期情況反饋給縣農業農村局后,對不符合規定的收入作不入賬處理并將款項退回……”縣農業農村局農村經濟發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張靜說,通過縣大數據局的管理后臺,數據相關端口向“清廉鄉村”監督平臺開放。
隨著“陽光村務”實施多年,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制度一直不斷完善,用大數據手段為基層監督提質增效更是大勢所趨。我縣通過“碼上監督”“碼上反映”“碼上預警”,線上線下融合讓群眾全時空、全覆蓋參與監督,推動基層監督下沉落地,倒逼鄉村基層干部和職能部門真公開、真服務,及時回應群眾訴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