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糧如存金:十五個鎮街統一規劃建設十六處烘干塔及配套糧倉
“今年糧食豐收后,我還得找他們烘干入倉。”華店鎮楊莊村村民楊加平說。楊加平嘴里的“他們”,指的是齊河縣德瑞糧食購銷有限公司,去年趕上持續降雨,沒法晾曬,得知村子附近的德瑞糧食購銷有限公司可進行烘干,他收獲當天就把所有玉米拉到這里進行烘干稱地磅入倉。更讓他滿意的是,德瑞糧食購銷有限公司既可根據干濕度直接出售,也可繳納保管費根據市場行情再出售。
糧食產后服務是整個糧食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未雨綢繆,齊河投資5億元,在全縣15個鄉鎮(街道)規劃建設16處烘干塔及配套糧倉,今年4月底可全部竣工。建成后全縣糧食儲備規模達到19萬噸、日烘干能力達到10800噸,確保顆粒歸倉。
糧食顆粒歸倉之后,又是如何保管到位的呢?在齊河相關糧食儲備庫,只需在電腦上登錄智能化糧庫測控平臺系統,就能查看儲備糧庫里的糧食溫度、濕度、害蟲等情況。
“每個糧倉有數量不等的傳感器,像這間可存儲5000噸小麥的糧倉,分布著四層共200多個傳感器,確保夏季不高于25℃,冬天在10℃上下。”縣糧油總公司總經理欒浩介紹。利用物聯網+智能化儲糧技術,能夠實現庫存糧食“低溫、低氧、低能耗”綠色管理,遇到糧溫異常等情況,智能系統會及時發出預警,提醒人員提前干預,每年7、8月是害蟲呼吸、繁殖最強時期,他們還會采取熏蒸殺蟲等措施,減少因老鼠、蟲害引發的糧食霉變情況。
專業化存儲糧食宜存期可延長到4年,這讓很多種植大戶收糧后不急于售賣自己的糧食,他們都感慨農業發展碰到好時候了:“糧食剛上市的時候糧價較低,過去受儲存條件制約,大伙兒怕糧食在手里壞掉,往往抓緊收獲后就要趕緊把糧食賣掉。現在大伙兒能把糧食存入產后服務中心,可以等到糧價高的時候再去賣,省心省力賺得還多。”
此外,我縣還建立了齊河縣農產品質量檢測標準中心,中心業務范圍橫跨生態環境檢測13大類,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等33大類,綜合檢測能力達6萬多項。配備高精尖檢測儀器和實驗設備1000余臺(套),擁有專業技術人員70多人,是山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學實習基地、健康老齡與長壽研究中心健康水檢測基地,與山東省農科院質標所共建全省首個第三方檢驗檢測公司博士科研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