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收一絲不茍
捧起豐收的喜悅
地頭直接裝車省時降耗
編者按當前,“三夏”生產正在火熱進行,促進顆粒歸倉、實現增產豐收,成為齊河縣著力的方向。我縣瞄準糧食生產、儲存、運輸、加工、消費等各環節,制定節糧減損的針對性舉措,在加強生產源頭管控的同時,做好儲運環節減損,還要提升加工利用水平、遏制餐飲浪費,通過綜合施策配套銜接,做到“產儲運加消”全鏈條減損。從即日起,本報開辟專欄,對我縣全鏈條節糧減損工作中的好做法、新探索等進行報道,敬請關注。
今年,我縣夏糧豐收已成定局,但節約糧食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糧食長得再好,還需要及時、安全收獲到手,做到“顆粒歸倉”才算牢靠。從糧食的生產、儲藏到運輸、加工,我縣加大工作力度,著力在每個環節精打細算,全鏈條推廣節糧減損技術,千方百計算好每一筆“節糧賬”,增加糧食有效供給的“無形良田”。
1應收盡收完善“收獲鏈”
●推行“供銷社+國企+鄉鎮聯合社+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新型經營主體+農戶”聯農帶農服務模式
●組建150人的農技專家隊伍,常態化開展節約用種、田間管理等培訓
●全縣糧食出苗率達到85%
●推進農機與農藝融合、實操與實訓并行、服務與管理一體,縣財政列支專項資金3260萬元,用于定額補貼農戶、購置先進農機具等●全縣培育新型農業經營組織、社會化服務組織2800余家,糧食綜合托管率達到91%,農機保有量超過4萬臺套,年社會化服務面積900萬畝次,通過規模化、組織化提升機收減損性能
●小麥、玉米收獲環節損失率分別降至0.8%和1.5%以下,分別低于國家規定作業質量標準1.2%和2%
2應儲盡儲創新“倉儲鏈”
●堅持糧食烘干倉儲一體化,成立國企齊源綠季農業集團,整合資金5億元,建設5000噸以上智能化恒溫糧倉38座,可增加糧食儲備19萬噸
●建設日烘干量200噸烘干塔1臺、300噸烘干塔30臺、600噸烘干塔1臺、1000噸烘干塔1臺,日烘干能力達到10800噸,在全國產糧大縣中率先實現烘干倉儲設施鄉鎮全覆蓋
●積極推行糧食代烘干、代加工、代儲存、代清理、代銷售“五代”服務,實現糧食從地頭直接烘干入庫,年可節糧減損7000噸
●創新應用“物聯網+智能化”儲糧技術,實現庫存糧食“低溫、低氧、低能耗”綠色管理;高標準建成智能化糧庫測控平臺系統,實現入庫、儲存、出庫等全環節質量嚴控,溫度、濕度、蟲害等實時化預警管理,確保科學儲糧、精準減損。
3應降盡降暢通“運輸鏈”
●堅持全域提升糧食運輸基礎設施、全面優化糧食運輸路域環境,2650公里農村公路全部達到等級公路技術標準,路況優良中等路率達到85%
●創新實施“國企+聯合社+合作社+農戶”的糧食高效減損物流模式,由國企與農戶簽訂糧食種植和收購協議,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以高于市場價格統一收購,鄉鎮聯合社對收購糧食進行管理統計,縣屬國企“收干儲銷”一條龍服務,全縣原糧散裝、散運、散卸、散存“四散化”運輸比例達到80%,確保糧食運輸環節最大限度降耗減損
4應用盡用構建“產業鏈”
●堅持以國企齊源綠季農業集團為主體,以覆蓋鎮街的糧食服務中心為載體,構建從糧食供種、種植、收獲、倉儲、加工、銷售全鏈條一體化的農業產業化體系
●聚焦“農頭工尾”“糧頭食尾”,把糧食作為主導產業,傾力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快爭創黃河流域(山東)現代農業科學城,推進建設山東魯糧現代農業研究院、新加坡澳亞集團、新疆天潤乳業等6個現代農業項目,爭取5年新增規上農業龍頭企業80家、食品產業產值突破200億元,確保糧盡其用,打造節糧全產業鏈集聚區
●積極推廣飼料糧減量替代技術,提高玉米秸稈利用率,去年種植青貯玉米9300畝、產量1.89萬噸,種植苜蓿2950畝、產量5300噸,減量替代成效明顯
5應節盡節優化“消費鏈”
●加強糧食消費環節節約,優化餐桌消費“前端生態”,向全縣餐飲經營者及消費者發出《杜絕餐飲浪費倡議書》,推行餐飲單位“N-1”“減量減價”等點餐模式,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成為餐飲新風尚
●在學校積極推行“中央廚房”集中配餐模式,建設宏康食品科技中央廚房作為配餐企業,對有需求的13處中小學、近萬名學生開展集中配餐服務,通過合理訂購食材、控制備貨量、按需制作、減少加工環節浪費、循環利用餐盒等措施,最大程度減少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