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岳琪本報通訊員范增智魏善臣陳孝英
陽光一品小區黨員參加端午節“粽香飄千家”活動
綠城小區黨員定期為群眾理發
小區黨員重溫入黨誓詞
永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伴隨著城市化進程,原單位家屬院、宿舍樓式的小區逐漸被城市商品房小區取代,部分小區成為城市社區治理的薄弱點,社區黨組織引領作用不強、小區黨員發揮作用不明顯等問題日益凸顯。
齊河以“紅齊”黨建品牌為統領,從強末梢治源頭著手,今年全面推進網格(小區)黨支部實體化工作。通過強化組織領導、完善考核激勵等機制,探索黨員在居住地更好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的新路子,讓小區黨支部有人員管事,有制度理事,有經費辦事,有動力干事,著力構建以黨建引領為軸心,多種群體力量廣泛凝聚、多種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一軸多元”治理模式,打造城市基層治理的齊河樣板。
用賢 火車跑得快 全靠車頭帶
“感謝張書記為大伙兒出面協商,給小區開了南門,我們送孩子上學、買菜再也不用繞遠路了,來回能少走三里地呢。”6月18日,晏北街道溫泉城小區幾位業主來到網格(小區)黨支部,向支部書記張傳明送上一面錦旗。
溫泉城小區去年建成,學校以及超市都集中在小區南邊,但小區設計里并沒有規劃南門,設計方案又不可以隨便更改。居民送孩子上學或者購買生活用品只能從西門或者北門繞道,極其不便,業主們反映了小半年未果。新官上任的張傳明把開通南門作為首要解決的問題,同黨支部其他委員逐戶走訪,征求居民意見,還特意咨詢了律師,最終在多方協商下,開小南門這個方案終于通過。一時間,“貼心服務好書記、為民辦事好支部”在小區叫響了。
自3月份上任以來,為業主修門修路、組織防汛、協調鄰里矛盾……張傳明解決的大事小情已有幾十件。“本以為新建的小區不會有什么事,但真干起來才知道,這家漏水那家門壞,大大小小的事并不少。”張傳明坦言。但干過24年村干部的張傳明深知,群眾的事無小事,“我辦事沒有什么訣竅,無非就是換位思考一下,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家的事來辦。另外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他笑著說。
“我們之所以選張傳明任支部書記,一個是因為他干過村支書,群眾工作經驗豐富,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看中他辦事能力強、工作辦法多,能真心實意為群眾著想。”晏北街道溫泉社區黨委書記徐紅表示。
晏北街道按照“在本小區居住”選任標準,結合社區“雙報到”,優先吸納機關黨員、離退休黨員及退伍士兵等精干力量,選優配強了實體網格(小區)黨支部隊伍,并堅持在重要工作中檢驗隊伍、充實力量,對其中不能履職盡責的,及時更換調整。今年以來共調整2名支部成員、12名其他人員。
8月3日,晏城街道開展了第三批實體化網格(小區)黨支部書記考核面試,隆昌小區、玫瑰園小區、澳海康城小區等多個小區的黨組織書記,從黨的建設、疫情防控、社會服務、基礎信息采集等方面,逐一上臺談認識談思路談做法。
“要選就給群眾選最好的。我們通過考核面試的形式,給有能力、有擔當的網格(小區)黨支部書記提供機會,推動實體化網格(小區)黨支部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晏城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柴慶秀介紹。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今年以來,我縣從組織設置、職責任務、經費保障等方面建章立制,為網格(小區)黨支部由“虛”轉“實”提供制度支撐。優先選配社區工作者、退休黨員擔任支部書記,引導退休黨員、進城黨員組織關系應轉盡轉,每年拿出不少于30個名額在小區發展黨員,讓黨組織在小區“生根發芽”。
堅持“情懷留人、待遇留人”,縣財政列支5000萬元預算,為每名網格(小區)黨支部書記落實基礎工資和績效報酬,為每個支部配套不少于2萬元的黨建工作經費,讓黨支部“有權管事、有人干事、有錢辦事”,通過落實落細各方保障筑牢基層的戰斗堡壘。
聚力 打通中梗阻 架起連心橋
7月19日,在晏城街道永樂小區,只見道路寬闊整潔,車輛停放有序,樓房整齊劃一。每棟樓的側面,都掛有公示牌,上面寫著樓宇黨小組長、樓道黨建聯絡員和黨小組成員的姓名及聯系方式。
永樂小區紅管家黨支部于去年成立,今年轉為實體黨支部。“說實話,剛接手這個小區,我也有點怵頭。”黨支部書記左立部說,永樂小區建成于20世紀90年代,屬于縣城老舊小區,長期沒有固定的物業公司管理,近兩年物業公司就被趕走了3家,整個小區環境臟亂、管理混亂。
“物業與居民之所以矛盾重重,是因為相互之間缺乏溝通橋梁,而小區實體黨支部正好彌補了這一空缺。”左立部認為,過去居民反映問題大部分是通過12345熱線反饋給物業公司,成立小區實體黨支部后,業主反映問題的首選渠道就變成了小區黨支部,黨支部收集群眾意見,并負責跟進物業處理進度和結果,這樣能把大部分矛盾化解到小區里。
于是,黨支部一方面為小區改水改電、修繕保溫外墻、規劃車位……小區漸漸展露新顏;另一方面通過與群眾協商,聘請了新的物業公司,黨支部定期召開會議,邀請物業工作人員參會,協商解決小區問題。
黨支部解決了居民的生活難題,居民們對小區黨支部的認同感不斷增強,“有事找左書記”成了大家的共識。
“黨支部將心比心,把工作干到了群眾的心坎上,群眾也愿意為小區奉獻。”左立部說。
在黨支部的會議室里,墻上的兩個名單格外醒目,“一個是志愿者名單,這里面的志愿者分工不同,負責水電維修、衛生、消防等日常事務,另一個是黨員突擊隊名單,全都是年輕力壯的小伙子,遇到重大事件隨時能頂得上。例如6月我們組織了一次清掃行動,20多名黨員群眾冒著酷暑志愿勞動了一個星期,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左立部自豪地說,現在黨支部的引領作用日益提升,形成了小區治理的強大合力。
小區從“群龍無首”到黨支部引領黨員群眾共同治理的轉變,得益于我縣著力推進黨建引領小區微治理。依托“縣、街道、社區、網格(小區)、樓宇、樓道”六級組織體系,堅持“支部建在小區上,小組設在樓宇中,網格劃進樓道里”的思路,統籌推進黨的組織網和網格管理網的“雙促雙融”。
架起連心橋,還要有好的溝通機制。我縣圍繞解決好居民身邊關注小事,建立黨組織領導的小區議事協調、協同處置機制,搭建議事平臺,實行“居民提事、樓宇聽事、支部議事、民主定事、協同辦事、群眾評事”,做到“小事支部辦、大事社區結”,各種力量擰成“一股繩”,主動摸清群眾的“需求清單”“問題清單”,有針對性制定“工作清單”,實現居民需求和黨支部工作的“無縫對接”。
工作干得好不好,群眾說了算。我縣積極發揮考核作用,加強黨組織對物業服務企業的統一領導,建立“紅藍黃黑”四色物業評價機制,網格(小區)黨支部每月向社區黨委匯報1次物業管理相關工作,每季度牽頭組織居民代表對物業企業考評1次。同時通過執法下沉促管理提升,推動“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向網格(小區)延伸,解決小區治理難點堵點。
實干 抓“雞毛蒜皮”解“急難愁盼”
7月12日,一場大雨驟至,由于地勢比周邊低,晏北街道國科家園小區積水嚴重。這要在往年,不少住戶三四天都沒法出門,但今年,僅用了3個小時積水全部排干凈。居民們都說:“小區黨支部干的實事見效了。”
國科家園一直以來缺乏有效的管理,居民意見不斷。今年劉志軍被選為小區黨支部書記后,經過調查走訪,發現矛盾的關鍵點在于小區設施不完善、基礎服務不到位。“國科家園小區業主多為高收入、高知識分子群體,他們經濟有保障,對小區的服務質量和舒適度要求較高。”劉志軍說。
發現這些問題后,他就沒閑著,帶著支部委員修繕了排水系統,完善了健身中心、美術館、圖書室、畫廊等設施,還集思廣益,成立了共享食堂、共享洗車站、共享辦公室。尤其在他支持下,愛心車站的設立,讓小區居民可以互相搭乘順風車,不僅方便了大家出門,還拉近了鄰里關系。
“基層組織直接面對群眾,最了解也最能夠直接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民服務應該是實體黨支部建設的根本落腳點。”劉志軍表示,“暖心服務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暖了群眾的心,讓群眾意見終止在小區黨支部,也緩解了黨委和政府的工作壓力。”
有同感的,還有晏城街道綠城小區黨支部書記陳志堅。綠城小區(網格)黨支部為了滿足群眾日常需求,成立了6支志愿便民隊伍,涵蓋了對業主服務的多個層面。其中“紅齊剪吧”已免費為業主理發700余人次,“修吧”修理各種自行車、電動車百余輛。
圍繞服務群眾,我縣已打造晏城街道永嘉社區“黨建+市民之家”、永祥社區“共享科普”、永興社區“居家養老”,晏北街道“紅齊·共享家”等多個黨建品牌。
暖民心、解民憂、紓民困,我縣統籌社會資源,創新服務模式。打造“紅色陣地”,投入500余萬元,建設小區“紅齊驛站”150余處,配建15處社區食堂和托管課堂,打造16處“紅齊菜管家”智慧便民店,將居民議事、短時休閑、應急服務、快遞暫存、物資采購等便民服務功能推送到群眾“家門口”。在中央城、綠城等5處“紅齊驛站”試點“政務服務進小區”,提供養老保險年審、生育服務手冊等10項公共服務全程免費幫辦代辦。建強“紅色隊伍”,以疫情防控為契機,支部牽頭把防疫中涌現出來的熱心志愿者們組織起來,登記造冊,授旗命名,建立小區志愿服務“常備軍”,目前已成立“紅齊小區”志愿服務隊伍135支,吸納固定隊員1600余人,打造起成建制的群防群治力量。做活“紅色服務”,開發“齊享”公益崗,面向困難群眾在小區設置保潔、保安、綠化等公益性崗位,幫助60余名困難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
與此同時,我縣深化街道社區與快遞物流網點黨建聯建。依托快遞網點、外賣站點、司機車隊靈活組建黨組織,引導快遞小哥和物流個體戶中的黨員到社區報到,納入鄰近網格(小區)黨支部進行日常聯系服務,讓“小哥”“師傅”深度融入城市基層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