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鐘偉本報通訊員朱天宇陳帥
群眾有事社區部門共同研究解決
熱心網格員向居民介紹工作流程
一線調研網格員工作實效
網格員走訪商戶
群眾有事兒社區辦,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村)”
一體化綜合指揮平臺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從化解矛盾糾紛到日常巡查查漏補缺,從維護社會治安到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從服務群眾多元需求到服務全縣創城等重點工作……在齊河,大大小小的網格連著民生民情。“我們要構建的是基層社會治理‘全科網格’——即以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引領,完善‘黨建+網格’雙促雙融機制,打造‘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部門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服務體系。”縣委政法委副書記、縣綜治中心主任李磊介紹,在做實“全科網格”工作方面,我縣聚焦資源重整,推動人力、物力、財力“一沉到底”;聚焦力量重合,實行“網格吹哨,部門報到”的“一齊調度”;聚焦數據賦能,實現大事小事的“一網統管”。
如今,一個個網格不斷夯實齊河社會治理基層基礎,一名名熟悉格內“張家長李家短”的網格員細致排查矛盾糾紛隱患,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風險隱患處理在基層,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村),矛盾不上交”,為維護全縣穩定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縮小“網眼”千線歸一
今年31歲的晏城街道都市花園小區物業工作人員蔡佳麗有了個新身份——“網格員”,但是和過去動輒管著一兩個大小區的“大網格”相比,她的“責任田”只有都市花園小區的5號樓。
網格化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標配”,對齊河來說,做精網格化治理、深化社會矛盾風險化解更是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的關鍵性工作。“我們的網格管理,要實現治理單元最小化、服務效能最大化。”縣綜治中心副主任李巖坦言,通過前期調研,他們發現,隨著城市建設、發展,城區原有網格服務模式已不能滿足現在社會管理需要,不能承載新形勢下群眾需求。
“過去網格‘眼’太大,事多人少,基層壓力真的很大。”一名扎根基層多年的老網格員表示,她列舉基層治理中諸多“無奈”——轄區范圍過大,往往發現問題不夠及時,解決問題效率不高;格子情況迥異,老舊小區和高檔小區人口結構不同,居民需求不同,開展活動難免“顧此失彼”。
當“網格化”不再是新事物,系列網格難題如何破解?根據轄區新建小區入住率提高的實際情況,齊河在原有網格劃分的基礎上將轄區人口數量較大的網格進行重新調整、分解、劃分——按照精細化標準建設布局安排,在城區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小區)黨支部—樓宇黨小組—樓道黨建聯絡員”工作體系。根據網格內人口規模、居民樓棟分布情況,嚴格按照政治素質好、協調能力好、鄰里關系好等樓棟長選用條件設置樓棟長,并進行公示,便于群眾隨時聯系,及時反映問題。
以晏城街道為例,以前社區設置63個網格,另以商超菜場等單位為基本單元設立45個專屬網格,一個綜合網格平均約800戶。“重新調整后,社區進一步細分治理單元,以300至400戶左右為單位共劃分188個小網格,網格數量增長近3倍,格均戶數則縮減一半。”晏城街道網格辦主任張勝男介紹,如今街道在城鄉共設立188個網格和137個專屬網格,網格長325名,專職網格員372名。
“我們把‘千條線’納入‘一張網’,把分散的各個網格歸為一張,把分散的網格員并為一支。”李磊介紹,他們全面優化整合各部門單位在基層設立的網格,以居民小區、自然村為基本單元設立網格,以企業、機關、學校、醫院、產業園區、商圈市場、商務樓宇等為基本單元設立專屬網格,做到邊界清晰、不留空白、規模相當,實現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場所、土地河湖等全覆蓋、無縫隙,把每個人、每一寸土地納入網格。
如今,原本涉及基層社會治理的工作經過整合,連同各個部門職能,歸入一網;原本分散于各部門、用于網格管理的資金,并為一體——通過各種力量進網絡,各類服務下網格,一“網”兜起大小事。
選培考用 從“專”到“全”
在與一線網格員們的接觸過程中,記者發現,熱心、貼心、專業、敬業,是網格員們的“共性”特征。
就以仁里集鎮田西村網格員楊昭榮來說,從村里常住人口分布到孤寡老人家庭情況,談起來如數家珍。2月底,她還成功解決了村里兄弟倆的分地產生的糾紛。“我在一線工作21年了,每天接觸的都是這些家長里短,很多時候解決問題不光要靠大伙兒對你的信任,你自己也要有理有據,拿出解決辦法。”楊昭榮如是分享自己當網格員的經驗。
走訪入戶,噓寒問暖;糾紛調解,從容應對;政策宣傳,從不缺席;鄰里求助,立刻出手……群眾自豪地說:“咱們的網格員有‘十八般武藝’。”
那么一名網格員如何能掌握多個專業領域的內容?李巖說,這靠的是各級各部門提供的培訓,通過“選培考用”,讓網格員的工作能力實現了從“專”到“全”的躍升。
首先,在“選”上下功夫。圍繞優化隊伍結構,齊河按照“好中選優、優中選強”的招聘標準,通過公開報名、組織面試、初選人員確定、考察、體檢、公示及聘用等程序,向社會公開招聘,嚴把網格員入口關,年輕化、高學歷特點進一步凸顯,把好了基層治理人才的“入口關”。
其次,在“培”上做文章。立足提升業務能力,齊河建立了網格員常態化培訓機制,堅持多層次、常態化、有針對性對網格員隊伍開展教育培訓。比如利用鎮級黨校培訓、遠程教育、各類宣講會座談會等,采取集中授課、視頻教學等方式,重點圍繞網格員管理辦法、網格員工作職責、網格信息收集、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和與居民溝通技巧等方面,讓網格員真正承擔起采集基礎信息、收集社情民意、服務社區群眾、排查安全隱患、化解矛盾糾紛等基層治理的基礎性工作;并且還邀請業務能手授課、優秀網格員現身說法,提升網格員在基層一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2月份,仁里集鎮召集網格員開展集中業務培訓,他們緊扣網格員工作職責,分別就“新齊河網格”APP信息報送、網格巡防、“微連心”解決群眾訴求、網格學院學習、網格內社情民意動態掌握、各類風險隱患排查等工作內容開展培訓,重點強調了巡查走訪、隱患排查、事件上報等日常工作中需注意的事項,就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疑惑進行現場交流,并邀請經驗豐富的網格員們分享經驗,互相“取經”,取長補短。
今年以來,全縣共開展各類培訓、座談會1000余場。
在“考”上出實招,激勵擔當作為。縣里建立了網格員培養考核評價體系,專門制定網格員隊伍績效考核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基本工資+績效”的薪酬待遇,對網格員隊伍實行績效差別管理。考評注重以網格員在調處化解矛盾糾紛、為民辦實事好事、關愛弱勢群體、落實縣鎮部署的重點工作等實際工作表現情況“說話”,確保“考出活力、考出作風、考出實效”。
將“用”落到實處,注重考核結果運用,齊河將考核結果作為年末個人評優、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對考核不合格和履職不到位的網格員實行“約談”管理。
去年以來,開展談心談話1800余人次,進一步根據考核情況精簡網格員,形成“網格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良性運行機制。
數字賦能 事半功倍
2月22日8點15分,在縣一體化綜合指揮中心,一體化綜合指揮平臺的大屏幕突然出現了一閃一閃的紅色警報信號,原來馬莊村網格員馬邦山發現了村東部分路段被軋壞,當時就通過“新齊河網格”APP將此事作為緊急事件進行上報,幾乎同時仁里集鎮綜治中心進行受理,不到9點相關路段就被修好了。
能有這么快的辦事效率,離不開齊河構建起的一體化綜合指揮平臺“一網統管”新模式。
在“智慧齊河”框架下,齊河一體化綜合指揮平臺搭配了AI學習分析能力,通過對既有視頻感知源算法賦能,打造重點人群監管、重點部位管控等多個智能應用場景,24小時不間斷監測預警。目前,已接入7個縣級單位、15個鄉鎮(街道)、12個外部系統,5400余路視頻資源、460個物聯感知設備、梳理縣級事項1137項,建設AI算法60余種,匯聚1295萬條基礎數據和事件數據,實現跨層級、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數據融合共享,全面破除“信息孤島”“數據煙囪”。
此外,一體化綜合指揮平臺通過清理基層App,變基礎數據“多頭采集、重復采集”為“一次采集、多方使用”,切實為基層減負。通過“新齊河網格”APP,拓展網格員參與路徑,打通縣、鄉鎮(街道)、社區(管區)、小區(村)、網格五個層級,實現指令直達、事件直報。
可以肯定的是,“一網統管”的城市大腦正日漸成為這座城市的數據智能中樞——通過一體化綜合指揮平臺,每隔幾秒,屏幕上的數據就會跳動變化,齊河每天發生的大小事,都能在大屏幕上通過數據或者圖像顯現,讓人對齊河網格化治理體系建設有了更為直觀的感受:網格和活躍在一線的網格員在科技支撐下,形成了一張智能“網”,每一個點、每一條線都在有條不紊且高效地運轉著。
“數字賦能讓基層社會治理進入一個正向循環:通過更優的數據智能推動更好的部門協同,更好的部門協同挖掘更多的應用場景、提供更多社會民生服務,最后這些場景、服務又會沉淀更多數據,推動智能化加速。”李磊表示,他們將探索更多可復制的成功經驗,讓網格化治理更加和諧有序、服務更有溫度,不斷提高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