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記者王岳琪通訊員尹明慧)近日,在齊河縣劉橋鎮糧食服務中心,金黃的玉米堆積如山,格外喜人。“這些玉米自然晾曬兩三天后進行脫粒,再進入烘干塔烘干,最后進入智慧糧倉進行存儲。”齊河縣齊源綠季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糧倉運營部主任趙京說。
去年,齊河由國有企業齊源集團投資5億元,在15個鄉鎮(街道)建設16處糧食服務中心,實現糧食烘干倉儲全域覆蓋。今年,16處糧食服務中心全部對農業企業、農戶等開放,提供收購及代烘代儲服務。10月份以來,累計收購玉米4萬噸,代烘代儲5000余噸。
“以16處糧食服務中心為基礎,加上國有、民營糧食收購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目前全縣糧食收購點累計110余個,群眾5公里內可到達烘干點、3公里內可到達售糧點。”齊河縣糧食安全保障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李明介紹,“10月份以來,我們積極引導、監督各收購主體收購秋糧,截至10月底,全縣秋糧累計收購71729噸。”
“玉米收割后直接從地頭拉到服務中心,20多分鐘就到了,方便得很。”胡官屯鎮鄭官村種糧大戶宋先停表示,今年他家收獲的玉米分別送到了劉橋鎮和華店鎮糧食服務中心。“不光收購價比市場價格高,我們更是省心省力。”宋先停說,以前不僅晾曬的場地不好找,曬不夠還會霉變,現在只管把玉米槌拉過來,服務中心自己脫粒自己烘干,老百姓完全不用操心。而且這里有智慧糧倉,糧食損耗量大大減少。
齊河建設糧食烘干倉儲指揮中心,建立“云端”預警機制,對16處糧食服務中心內的糧倉進行多維度、全方位監測。創新應用“物聯網+智能化”儲糧技術,糧倉內布控多個傳感器實時監測倉內濕度、溫度、水分、害蟲等參數,糧食入庫、儲存、出庫全環節智能化作業,糧食保管損耗低于0.9%。
近年來,齊河全鏈條協同發力,“產購儲加銷”等環節有機融合、有效銜接。組建150人的農技專家隊伍,常態化開展節約用種、田間管理等培訓,全縣糧食出苗率達到85%。全縣培育新型農業經營、糧食產后服務組織2800余家,農業機械保有量7.7萬臺套,實現規模化、組織化機收,小麥、玉米收獲環節損失率分別降至0.79%和1.41%,分別低于國家標準1.2和2個百分點。4處政策性糧食儲備庫27萬噸倉容,實現信息化監管全覆蓋和“低溫、低氧、低能耗”三低智能綠色管理全覆蓋,平均糧食儲備損耗在0.8%以內。全縣原糧散裝、散卸、散運、散存“四散化”達到80%以上,實現“收干儲運銷”一條龍服務。
今年,齊河在全市率先擬定全鏈條節糧減損工作6個方面29項指標,詳細制定減損措施,明確目標值和責任單位,實現節糧減損成果量化考核。同時遴選出潘店鎮、焦廟鎮、趙官鎮等8個節糧減損試點鎮。“我們將以節糧減損試點鎮工作為契機,以點帶面,持續深化全鏈條節糧減損‘六大行動’,打造全鏈條節糧減損‘德州實踐’‘齊河模式’。”李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