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支軸式噴灌機大田噴灌
中心支軸式噴灌機噴灌近景
智能機井實現刷卡澆地
麥田滴灌設施精準澆灌
潘莊引黃閘開閘引水
□文/圖本報記者王岳琪本報通訊員劉靜趙海峰司洪恩
流水汩汩,潤澤良田。眼下,在齊河大地,春灌工作正在廣袤田間有序進行。齊河作為全國超級產糧大縣,農業一直是“用水大戶”。3月中旬以來,全縣科學謀劃,高效調配黃河水資源,全力保障春灌順利進行,為糧食豐產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齊河圍繞全國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工作,通過機制體制、技術設施創新,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走出一條節水灌溉的綠色轉型之路。引
引水蓄水 清淤保暢助農豐收
3月15日,隨著韓劉引黃閘閘門的打開,滔滔黃河水奔涌而出,齊河引黃春灌工作正式拉開序幕。據了解,今年春灌期間,齊河總計劃引調水4470萬立方米,除了豆腐窩干渠正在施工,潘莊、韓劉、李家岸3座引黃閘正常引水。為不影響豆腐窩灌區春灌用水,他們增加了韓劉引黃閘的引水量,將黃河水引入豆腐窩灌區。截至3月31日,累計引蓄黃河水2145.6萬立方米。
春灌是土地過冬后“喝”的第一口水,對小麥生長至關重要。為保障引黃春灌工作順利進行,齊河成立春灌工作專班,專班成員及引黃灌溉管理所工作人員全部下沉一線,對引水路徑及配套建筑物全面排查,及時維修養護涵閘;各鎮村提前打通田間末級渠系堵點,解決好“最后一公里”問題;水利、農業農村、氣象等部門齊抓共管,密切關注天氣及農田墑情,精準協調上下游用水。
去年以來,齊河對鄧金河、老趙牛河、中心河等10條骨干河道及30條鎮級河道進行綜合治理,打通主要引水河道及末級渠系,不斷健全完善水利工程體系。截至目前,鄧金河、老趙牛河、晏黃溝等5條骨干河道及24條鎮級河道治理工程已經完成,趙牛新河、中心河等3條骨干河道正在施工,2條骨干河道及6條鎮級河道治理正在進行施工前期準備。
其中,鄧金河引調水工程全長9.6千米,改建閘站一體泵站3座,新建涵閘1座,改造涵閘7座,接長22處引水涵管。工程完成后,引水流量達到每秒0.3立方米,排澇流量達到每秒3.28立方米,能夠實現“旱可澆,澇可排”。而老趙牛河引調水工程治理范圍位于鄧金河入老趙牛河河口至甘隅閘,全長12.7千米,工程主要為河道疏浚開挖10.97千米,防汛管理道路新(改)建15.06千米,穿堤管涵12座,新建泵站4座,另外還有一些改建的涵閘11座和信息化工程,可使沿岸20.8萬人口、47.9萬畝耕地受益。
科學用水 高效配置藏糧于“水”
“黃河水不僅要引得來,還要用得上、用得好,讓每一滴水盡可能發揮出更大作用。”縣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明表示。2023年4月,水利部印發《關于公布第一批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的通知》,齊河豆腐窩灌區入選。
試點落地,建立起高效運轉的機制是關鍵。通過省市縣三級聯動,齊河建立初始水權分配機制、水價形成機制、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水權交易機制等六大機制。通過成本測算及監審,將糧食作物終端水價由0.17元每立方米調整到0.32元每立方米。在水權分配上,制定《齊河縣豆腐窩灌區農業初始水權分配方案(試行)》,將灌區3075萬立方米的用水總量按195立方米每畝進行水權分配,確權到戶。畝用水超過195立方米的部分,用水戶按0.08元每立方米向鄉鎮(街道)購買水權,并執行超定額累進加價,超出50%以內部分,按1.5倍收費,超出50%以外部分,按2倍收費。
在水價調整上做“加法”,但在用水成本上做“減法”,齊河通過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鼓勵群眾節約用水。“群眾用水價格較以前是提高了,但在水權范圍內,每立方米水我們補貼0.13元。群眾節約的水量,我們按0.15元每立方米進行獎勵,后期通過推廣節水灌溉實現降本增效,縣財政逐步退出補貼機制。”縣水利局黨組成員、引黃灌溉服務中心主任宋秋英說,這樣就使同樣的水可以灌溉到更多的田,用水少了,用水戶負擔也就減輕了。
此外,齊河探索政府企業“兩手發力”,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灌區建設與管護,豆腐窩灌區引入社會資本9000萬元建設高效節水設施。國有企業、種植大戶通過建設高效節水設施,實現省工、省肥、增產;大禹節水集團為豆腐窩灌區提供專業化、物業化、信息化、規范化、標準化的運維管護服務,通過水費收入、超定額累進加價及水權交易收益、財政補貼等收回投資。
建立“水銀行”,盤活水資源,讓省下的水“流”到有用的地方去,是齊河高效用水的又一舉措。去年8月18日,韓劉灌區完成了全省首例農業—工業跨行業水權交易。縣水利局委托縣引黃灌溉服務中心完成灌區62.94萬立方米節約水量指標收儲工作,并通過中國水權交易所與城乾建材、元鼎混凝土、金艦工程等13家縣內商混企業完成39.51萬立方米的水權交易,交易金額25.29萬元。“將農業節約水量收儲后,交易給有需求的企業,既鼓勵了灌溉農業區節水,又能滿足工業區對水資源的需求,實現農業節水支持工業,工業發展反哺農業。”縣水利局農水股股長王榮勇介紹。
智慧節水 科技加持增產增效
隨著農業水價改革的推進,農業節水技術實現大規模應用。齊河投資1.09億元,實施豆腐窩灌區2023—2025年度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投資1.2億元建設4萬畝高標準農田項目,新建及配套機井618眼,鋪設輸水管道201公里;投資8000萬元建設8萬畝噴灌、滴灌等高效節水設施。
在山東齊力新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種植的麥田里,只見一根根黑色管道均勻排列,從地頭延伸到田埂。“這是滴灌系統,地頭的粗管子是主管,田埂上的是支管,鋪在地里的叫毛管,毛管和毛管之間的間隔是60厘米,毛管上面每30厘米有一個出水孔,每個出水孔出水量每小時1.38升。”公司種植主管李建國介紹。他走到智能機井房前,掏出磁卡放在刷卡區,只聽“刷卡操作成功”的提示音后,田間水泵開始嗡嗡作響,過濾后的水通過主管、支管,分流到密密麻麻的毛管里,一滴一滴滲入小麥根部。
“省水省時,精準可控。”說起滴灌系統的好處,李建國表示,用大水漫灌的方法,澆一畝地需要1.5小時,30多畝地就要將近50個小時,而用滴灌系統,30多畝地只需要12個小時,還能根據墑情,精準控制澆水量。目前,齊力新公司已建設固定式噴灌710畝、地埋式滲灌200畝、淺埋式滴灌1500畝、卷盤式噴灌1490畝、中心支軸式噴灌200畝。公司通過規模化經營和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畝均節約用水26%,省工93%,作物增產12%,畝均增效300元。
“不光省水,還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劉橋鎮西楊村黨支部書記李化莊也嘗到了滴灌系統的甜頭。去年西楊村新裝了滴灌系統,在種玉米時就派上了大用場。他們通過“滴灌+水肥一體化”,玉米密植方式得以推廣,畝均種植數由4500株提高到5500株,平均畝產由1550斤提高到1810斤,增產16.7%。
王榮勇介紹,目前,試點工作分三種模式推進,一是國企齊源集團規模經營的3萬畝,新上噴灌等高效節水設施;二是以齊力新農業服務公司為代表的種植大戶規模經營的4萬畝,以噴灌為主,管灌為輔;三是農戶分散經營的8萬畝,以管灌為主,滴灌為輔。
“水價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在總體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前提下,實現‘三省、三提、六變’。”王榮勇說。“三省”即省水省肥省工,據測算,試點工作開展后,與傳統方式相比,豆腐窩灌區年節水20%左右,節肥量50%左右,省工時70%以上。“三提”即在提升糧食產量的同時,提升水利用效率、灌溉保障率及群眾節水意識,通過一系列節水措施,每畝地增產10%以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0.75提高到0.9,提升群眾節水意識、樹立水商品理念。“六變”指計量方式由以電折水向水電雙控精準計量轉變,灌溉方式由“小白龍”管灌向噴灌、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轉變,水價執行由只收取田間灌溉費用向收取骨干和田間灌溉費用轉變,管護方式由村和群眾自行管護向服務公司專業化管護轉變,補貼方式由重點補貼用水大戶向按“方”精準補貼所有用水戶轉變,用水管理由水權分配到村向精準分配到戶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