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倫 高英翔
全縣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常家鎮黨委、政府不等不靠,迅速行動,扶貧與扶智齊頭并進,不斷提高脫貧速度質量。
黨建引領喚醒“邊角經濟”
今年以來,常家鎮以大高、西田等6個村為試點,以發展“村域沉睡資源邊角經濟”為重點,與基層黨建工作相結合,充分發揮農村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帶領群眾開發利用廢棄澇洼地、廢棄宅基地發展集體經濟。與城鄉環衛工作相結合,改造村莊面貌,建設美麗鄉村,在該鎮上下掀起一場熱潮。
“以前俺們家門前就是個淺灣,澇洼地種啥啥不長,左鄰右舍就堆些糞草柴堆、垃圾,夏天蚊蟲哼哼著,都不敢出門。現在村里進行了回填整平,用柵欄圍了起來種上國槐、白蠟。干凈整潔了不少,等樹長好了變了錢俺們還能分紅哩”,說起家門口的變化,大高村村民劉以波笑得合不攏嘴。
該鎮結合扶貧開發的優惠政策,按照“因地制宜、整體推進”的工作原則,投資7萬元,對6個村實施村域沉睡資源邊角經濟帶動項目,通過總體規劃對村里的閑置荒廢土地進行平整,開挖廢棄池塘,共整理出閑散土地32畝,水面45畝。現如今,村莊內整齊劃一,路旁層層綠色點綴,美不勝收。
為實現村域邊角經濟與集體經濟有機結合,該鎮積極探索“合作社+貧困戶+集體”模式,通過苗木種植、林下經濟、中草藥收購等模式,收益由合作社、村集體、農戶、貧困戶按比例分紅,集體經濟發展走上快車道。
該鎮還建立貧困戶與企業利益銜接機制,發揮常盛工業園企業平臺優勢,搭建脫貧致富渠道,讓貧困戶優先入園打工領薪金。不僅如此,年底貧困戶還能得到分紅,真正實現貧困戶零風險、零投入、保底分紅。
村里一天一個樣,黨員干部的辛勤付出村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聚合經濟發展實效初顯,村民們看到了效益,對未來充滿無限期待。
修橋修路鋪出“康莊大道”
“這下好了,政府順民意,興建寬敞路,好事做到我們心坎里了,盼了十多年的心愿終于達成了,村里人就沒有不高興的。 ”鄭家村村民張壽山說。
鄭家村下雨即澇,不下雨即旱。只要一下大雨,道路泥濘難行,村民沒法出行,孩子們上學出不去村。針對上級確定的扶貧任務,今年來,該鎮通過修橋、鋪路、個人幫扶等一系列手段,累計投入資金近百萬元。
“解決道路問題,脫貧才有切實保障。 ”據了解,今年常家鎮新修公路共計23.81公里,涉及鄭家、梁家、前橋、刁家、肖家寺、李營、東小楊、常家等8個村莊,其中肖家寺、鄭家、梁家村更是歷史無公路村。
結對幫扶切斷貧困代際傳遞
“我一直想像別的小朋友一樣有一個帶手拉桿的書包,今天收到這個禮物實在是太開心了。 ”大胡村貧困兒童胡修瑜拿著常家鎮工作人員送來的新書包和文具說道。
今年“六·一”,常家鎮工作人員主動到貧困兒童家中開展扶貧對接,與貧困兒童共同歡度節日,了解孩子們的生活學習狀況,并為12戶13個孩子送上價值千余元的慰問品,同時讓家長轉告孩子們要勇于面對暫時的困難,樹立良好的生活信心,在學習上取得優異的成績,健康快樂成長。
扶貧從孩子抓起,是指向未來,更是切斷貧困代際傳遞。在扶貧攻堅的道路上,常家鎮一直沒有忘記貧困戶家中的孩子,“雨露計劃”發放助學金2.4萬元,潤澤貧困學子8名;貧困戶危房改造149套,30名貧困兒童生活條件因此改善;11所中小學教育“全面改薄”成效明顯,切實改善孩子們的學習條件,讓教育成為斬斷窮根的利器,真正做到扶“錢”重點扶“智”,扶“今天”重點扶“明天”。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常家鎮將貫徹落實好縣委縣政府‘三對一’結對幫扶工作部署,從物質幫助和精神關懷兩個角度努力,不斷改善貧困兒童生活學習環境,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前景可期的未來,誓要幫助貧困兒童拔除窮根,堅決不讓貧困代代傳遞! ”常家鎮黨委書記劉偉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