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師
萬物復蘇、綠意盎然,走進位于中丁鄉慶陽路南的眾和牧業發展有限公司,一改往日人們對養豬場的固有印象,一排排高標準豬舍內干凈整潔、溫度恒定,飼養著2600余頭原種豬,既看不到糞便也聞不到臭味。
“還有兩天這批二元母豬就要出欄了,又趕上原種豬生產,又得忙活一陣子了”年過五旬的眾和牧業總經理丁士峰一邊干活一邊向筆者講述著他的養豬“致富經”。
因為興趣,由“門外漢”變成“土專家”
200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丁士峰在朋友的介紹下了解到了生豬養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開始了他的養殖道路。 “想把豬養好,不是件簡單事,創業之初,因為不懂技術經驗不足,還是交了不少‘學費’的。 ”丁士峰告訴筆者,自己憑借著一股闖勁摸索著進行生豬養殖,曾經因管理不當導致大批的生豬病死,但愛鉆研的丁士峰并沒有放棄,憑借著對養豬的興趣和不服輸的勁頭,只有小學三年級學歷的他一邊學習養殖書籍一邊向專業人士請教,硬是從一個養豬的 “門外漢”自學成為小有名氣的“土專家”。
他的成功經歷,也吸引了四鄰八村的村民來學習經驗,而他也毫不保留的將自己的技術和經驗傳授給他們,2008年,丁士峰也榮獲了“全縣農村致富帶頭人”的榮譽稱號,他的生豬養殖之路也從此走上了正軌。
轉型升級,走生態循環發展致富路
傳統的養豬方法,糞尿污染嚴重,對水源和空氣都會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丁士峰意識到了養豬帶來的污染會引起周圍鄰居的意見,也會成為影響農村環境的重要因素,只有真正轉變養殖思路,算好“生態帳”,走綠色循環經濟產業發展道路,才能實現長久的發展。
2013年,丁士峰與他人合伙投資5000萬元成立了山東省眾和牧業發展有限公司,2016年正式投產運營。公司建設現代化豬舍 14棟,現有原種豬600余頭,仔豬存欄2000余頭,設產床240個、育肥舍 142個、單體限位欄500套,并配套有大型沼氣及發電房、病死畜及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設施、自動上料設施、自動消毒系統、污水多級沉淀處理系統、地暖供熱系統、大型沼氣發電設施、電子監控等,同時聘請了4名專業技術人員。隨著新技術和新設備的投入,實現了由原來的 “窩棚式”養殖轉向養殖設施先進、治污設施完善標準化規模養殖模式。
“我們新建的沼氣池,污水糞便經發酵,產出的沼氣用做豬舍照明、供暖,沼渣成為有機肥用于還田,即環保又經濟,這種生態循環的發展方式也是我們今后的發展重點。 2017年我們獲得了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證書’,被農業部辦公廳評為 ‘國家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這也進一步增加了我們干事創業的激情。 ”丁士峰向筆者介紹著公司的發展方向和取得的榮譽。
子承父業,擴規模帶領鄉親共致富
丁士峰的大兒子丁國中今年 33歲,從事養豬行業已有十年了,在濰坊畜牧大學畢業后就一直在公司工作。他告訴筆者:“以前養豬一直被認為是技術含量低、工作環境差的行業,但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應用,我們這一代要改變這種傳統觀念,我在大學期間學習的就是畜牧獸醫專業,我要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帶領公司走上現代化養殖道路。 ”
“國家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其中產業振興是一項重要的方面,我們瞄準了這個目標,下一步我們計劃擴大養殖規模,建設二期工程,再投資建設20棟豬舍,同時我們正在積極創建‘放心牧場’,將我們的公司做大做強,為周邊村民的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帶領他們共同走上致富的道路,為鄉村振興也出一把力。 ”丁士峰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