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云鎮訊 (周雅新 陳亞芹)“原來我們村的路可難走了,多虧了張書記,幫俺們重鋪了油漆路,還建好了文體廣場。吃完晚飯,到廣場跳跳舞、樂一樂,生活越來越好了! ”提起村里的變化,慶云鎮陶家村老黨員陶書才對該村“第一書記”張治國贊不絕口。
張治國是該村市派“第一書記”。在陶家村的駐村期間,經常入村串戶,訪民情,解民意,了解貧困戶的家庭情況,多次召集黨員、村民代表和貧困戶進行座談,并為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增加群眾收入出主意,想點子。為豐富群眾的生活,協調有關部門為村里購置鑼鼓,并自掏腰包為群眾購買了收音機。每逢佳節,到村內老黨員和貧困戶群眾中進行走訪慰問,為他們帶去黨的慰問和關懷。
張治國在走訪中發現,陶家村的道路設施還不是很完善,雖然村村通已穿村而過,村道路也基本硬化,但與鄰村王文郭村相連的道路還是一條土路,遇上陰雨天,泥濘不堪,群眾修路的意愿也很大,但苦于缺資金。張治國也是深深明白道路設施對于一個村莊的發展的重要性,在與村支部書記以及慶云鎮的幫扶干部交談了解之后。張治國向上級領導進行了匯報,找政策,跑部門,歷時兩個月的努力,終于在10月中旬開始建設。目前,這條長800米,寬4米的道路已經建完并投入使用,使陶家村的對外聯系變得更加方便。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通過‘第一書記’任職方式,我們也想表達我們的工作態度,那就是踏踏實實為當地老百姓做點力所能及的實事,不端架子,不擺樣子。我們的一言一行,不僅代表了‘第一書記’這一群體,還代表了派出單位的形象和作風,體現了人民干部的職業素質。只有這樣,村民才肯跟我們掏心窩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張治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