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
全國政協成立于1949年9月,現為第十三屆委員會。慶云縣政協成立于1981年春,至今已走過了37年的光輝歷程,現為第十屆委員會。目前,縣政協設有辦公室、委員活動和聯絡工作室、研究室、提案委員會、文史學習宣傳委員會、經濟委員會、社會法制聯誼委員會、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科教文衛體委員會、綜合辦公一室、綜合辦公二室、綜合辦公三室和離退休干部服務中心,達到了“六委三室三辦一中心”的設置要求。現有在職干部29人,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6人,秘書長1人,干部職工21人。本屆有常務委員29人,委員173人,共20個界別,設5個縣直界別活動小組。全縣9個鄉鎮(街道)均于2011年恢復重建了政協工作聯絡室,主任由黨委副書記兼任,配備了專職副主任。
換屆以來,縣政協高奏 “團結、民主”的主旋律,譜寫“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動人篇章,留下了“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堅實足印。
提交提案是政協委員履職、實現參政議政的重要手段。提出高質量的提案,政協委員的自身素質至關重要,縣政協通過發放《政協委員手冊》、開展政協大講堂、外出參觀學習等活動進一步提高廣大委員對政協工作的認識,掌握履職形式,增強履職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真正做到“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此外,建立職能部門具體承辦、縣督考辦重點督辦、政協領導領銜督辦的三級提案辦理機制,縣政協主席、副主席對部分重點提案領銜督辦,夯實提案辦理基礎。通過開展“提案辦理意見征求”活動和提案辦理“回頭看”活動,豐富提案辦理形式,鞏固提案辦理成果。縣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以來,全縣各界政協委員共提交提案147件,合并立案120件,確定重點提案6件,其中4件由縣政協主席、副主席領銜督辦。這其中就包括棚戶區改造、解決“大班額”及全面改薄工作推進情況、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四城聯創”和清水河、玉水河污染治理情況等重點工作。通過現場參觀、實地視察、協商座談、面對面作答等形式,委員們詳細了解了我縣各項工作的推進情況,咨政建言、獻計獻策、助推發展。
文史工作是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極具政協特色的工作,該項工作也是我縣的一大亮點,多次得到了上級政協的表彰。為紀念慶云縣城遷建五十周年,縣政協精心編輯的大型畫冊《慶云記憶》,回顧慶云發展歷程、展示慶云風貌,彰顯了慶云特色、鼓舞了全縣斗志;出版的大型文史資料《鄉村記憶》在全省政協優秀文史書刊評選中,榮獲二等獎;《慶云縣風雅頌叢書》在全市政協優秀文史書刊評選中,榮獲二等獎;歷時兩年的大型人物傳記型資料《慶云人物》結集出版,全書分五卷,收錄2000余人的簡歷信息,達70余萬字,是我縣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的人物傳記型資料,將為存史、資政發揮重要作用和深遠影響。
界別活動是政協工作的重要載體之一。縣政協以界別活動小組為載體、政協各委室為依托,把180名市、縣兩級政協委員劃分為15個界別活動小組,出臺了《政協慶云縣委員會關于深入開展界別活動的實施意見》,建立主席、副主席聯系界別委員和界別小組活動制度。按照“七有”標準,集中精力、花大力氣,精心打造了縣一中等五處界別小組活動室,將委員的界別優勢和專業特點融入設計風格,各具特色、各有亮點;出臺了《關于加強基層政協組織規范化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對9個鄉鎮政協委員活動室進行鞏固提升,真正實現了讓委員多進政協門、樂做政協人、愛干政協事。相繼開展了 “政協委員三下鄉”“政協委員·留守兒童手牽手”、結對幫扶、下鄉救助、親情聯誼等特色主題活動,各界委員以自己獨特的優勢雙崗建功、雙建雙實、助力發展,市政協對這項工作高度評價。
此外,縣政協創新開展了“精準扶貧·政協委員在行動”活動,從委員中選出30名企業家和30名黨員,每兩人組成一個扶貧小組,以扶志氣、扶技術、扶項目、扶資金、扶就業“五扶”為內容,結對幫扶一戶貧困戶。黨員委員負責溝通聯絡,企業家委員負責出資金、出項目。各扶貧小組自主結對,并簽訂幫扶意向書,確保期限內使幫扶戶達到脫貧標準,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參政議政獻良策傾心為民盡職責
縣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上,委員們積極提交提案,為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