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存 邵志遠
走進京津冀產業園,隨處可見的是塔吊揮臂翻飛、運輸車來回穿梭的場景,繁忙景象盡收眼底。我縣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歷史機遇,積極融入,主動作為,全力擁抱協同發展大戰略,近年來,北京志峰環保、北京綠友食品、北京德卡斯、深圳領先體育、山東水發田園綜合體等35個重點項目相繼開工建設,成為透視京津冀協同發展之變的生動樣本。
從“不愿來”到“爭著來”
“一直聽同行們說起山東慶云,我這次來考察,打算把部分生產和研發部門搬到慶云。 ”在我縣政務服務中心,北京德卡斯公司總經理龔明華告訴記者,作為生產斷橋鋁門窗的企業,選擇來慶云落腳,既是為了響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號召,也是看中了這里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我縣地處冀魯兩省三市交界處,北靠京津,南依濟南,距離北京280公里、雄安新區150公里,可實現一個半小時到雄安新區、兩小時進京。近年來,我縣從京津企業看不上的“無名小城”,變成了近悅遠來的“投資洼地”。而角色變化的背后,正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所釋放的紅利。
位于京津冀產業園的山東志峰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一期廠房建設已完工,正在進行設備安裝,預計12月底可達產生效。“我們原本在北京通州,今年開始在慶云投資建廠。”山東志峰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雪飛說。這里離北京、天津很近,高速公路也發達 ,在慶云設廠,市場主體還是在京津冀區域,同時還能輻射濟南、青島等地,公司發展的前景更為廣闊。
來自北京的綠友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各種綠色食品。該公司負責人李國全說,“原來北京的企業不愿離開北京,覺著走出北京是件很沒面子的事,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了,交通也方便,企業搬到慶云,感覺跟在北京也沒太大的差別,很多都發展的更好了。 ”
“原來跟京津的企業家見個面都很難,現在他們不僅愿意聯系,還主動要求到慶云考察,爭著到慶云投資辦廠。 ”目睹這些年的巨大變化,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劉偉感慨的說。
從“享受紅利”到“主動作為”
“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就要積極融入,主動作為,把慶云打造成為近悅遠來的‘投資洼地’。 ”縣委書記王曉東說。
“主動作為”體現在思路轉變上。劉偉說,“經濟開發區剛成立時,我們想的是趕緊把這一畝三分地填滿,沒有考慮過產業結構問題。現在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戰略下,我們不能簡單的把企業搬到慶云來,而是要拒絕污染,借力京津冀打造出節能環保、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等綠色高端的產業來。 ”
“主動作為”體現在高效服務上。在全市率先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制度的基礎上,列出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項清單,涉及14個縣直部門單位,確定“零跑腿”事項12項,“只跑一次”事項71項。通過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最大限度降低辦事成本、企業創業成本,激發市場活力。
“主動作為”體現在改善生產生活環境上。 2017年,我縣成立了稅收共治大廳,實現國稅、地稅、工商、財政等相關部門集中辦公,一站式解決為企多種服務。同時,建設了縣鄉企業4.8萬平的三級人才公寓,徹底解決企業人才居住需求。外來的企業不僅能落地,還能生根。 “縣里給我們提供人才公寓,這個福利對企業來說太重要了。 ”王雪飛說。
新起點上再出發
“慶云入選‘全國中小城市投資潛力百強縣’和‘全國中小城市創新創業百強縣’,這給我們未來發展提振了信心。 ”縣委副書記、縣長孫洪昌說,站在新的起點,我們將著力發揮“人和”作用,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添磚加瓦。
我縣與北京通州區合作,啟動建設了京津冀產業園,專門用于承接京津冀地區產業轉移,為承接京津企業入駐搭建起更為廣闊的平臺,目前,志峰環保、盛達聯創等16個項目已入駐。有了承接平臺,我縣還在留住人才上下工夫,鼓足發展后勁。出臺《實施“5151”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團隊計劃的意見》等文件,縣財政每年拿出5000萬元的科技人才專項資金,專門用于人才創新創業,設立科研平臺獎勵補助,鼓勵和支持高層次人才到我縣創新創業,凡是國際頂尖創新創業團隊到慶云創新創業,最高可獲得3000萬元資助。“通過與天津工業大學合作,借助天津的人才智力支持,產品科技含量不斷提高,我們研發生產的扣式電池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慶云信湖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胡汶桂介紹說,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企業定會越干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