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燕 田梅科
5月15日,海峽兩岸(德州·慶云)八極拳技藝交流大會新聞發布會在德州市政務服務中心新聞發布廳召開,確定交流大會將于8月中旬舉行。
此次八極拳技藝交流大會被國臺辦確定為2018年重點交流項目,由市臺辦、市體育局、縣政府主辦,市武術協會、吳鐘八極拳研究會、中華洪門武術聯盟、武壇國術推廣協會、市海峽兩岸青少年交流基地協辦。大會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挖掘、保護、傳承中華武術文化精髓,搭建德臺兩地傳統文化交流和體育產業合作平臺。大會會期3天,分德州市和慶云縣兩個會場。大會期間,將舉行吳鐘八極拳祭祖儀式,發布全球吳鐘八極拳總譜,舉辦全球八極門人盛大請譜活動,籌建全球八極拳名人堂和吳鐘八極拳博物館,舉行海峽兩岸中華武道論壇暨八極拳頒獎盛典,成立海峽兩岸八極拳愛國統一聯盟。
八極拳起源于慶云,這也是此次交流大會落戶我縣的重要原因。大會的舉行不僅會加強兩岸交流,更為大力傳承弘揚八極拳文化帶來新契機。 “八極拳是慶云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傳承好、發展好八極拳文化,擦亮八極拳發源地品牌,弘揚忠肝義膽、舍身忘我的八極精神,壯大八極拳武學文化和產業。 ”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建華說。
源起 八極紛紜歸于吳鐘
電影《一代宗師》中演員張震扮演的八極拳傳承人一線天戲份雖少,但其使用的八極拳動作樸實簡潔、剛猛脆烈,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八極拳從創立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但關于其創始人及發源地眾說紛紜,一說是戚繼光由“巴子拳棍”發展而來,一說是武當道士據其內家拳法所創,一說是武松修行期間所創……而當前有史可考、有據可依的是吳鐘于慶云創立一說,《吳氏家譜》《八極拳譜》等皆是有力證明。“八極拳,吳鐘傳;槍中王,慶云縣;莊科村,樹教范。 ”傳頌八極拳的三字經至今還在我縣及周邊地區流傳,就是佐證。
吳鐘,字弘聲,回族。據《吳氏家譜》記載,吳氏原住在滄州城里,至明朝萬歷年間,吳氏第六代吳鐘的曾祖父吳師孟落戶嚴務鄉后莊科村。吳家家境殷實,吳鐘的父親吳天順是一位文武雙全的人,吳鐘自幼喜歡拳術,年少跟著父親學藝。隨著年齡稍長,吳鐘的武藝日益長進,他的父親竟囊窮技絕,而吳鐘仍求藝心切。吳天順知道兒子日后必成大器,于是花重金為他求師問藝。一日有對老夫婦前來要與吳鐘切磋,他見二人武學造詣不凡,知道是世外高人,拜二人為師。夫婦二人將畢生所學盡數傳授給吳鐘,他日夜苦練,拳法技藝都已學到。見吳鐘武藝大成,二人便說離開,吳鐘及家人苦苦挽留,他們才定居下來。
吳鐘將夫婦二人所授與多年功夫融會貫通,采眾家之長,創立了“內存八意”“外俱八形”“勁發八面”集健身與技擊于一體的獨門八極拳。
此后,吳鐘仍未放棄學習武藝,走南闖北,尋友切磋,時有“南京到北京,大槍數吳鐘”之說。途中,結識武林有名的大俠康大力、李章、劉三閃,四人成為生死之交,后來就有了“吳鐘的槍、康大力的棍、劉三閃的架子天下趟,貼身靠打數李章”一說。
乾隆四十七年,吳鐘回到家鄉,在后莊科村設場授藝,跟隨他學習的人很多。他的女兒吳蓉得其真傳,技藝獨到。乾隆五十五年,吳鐘還曾攜女在孟村設場授藝,長達10余年。八極拳、六合大槍就在孟村傳播開來,后成孟村、羅疃兩大支系,代代相傳,經久不衰,名揚海內外。道光二年,一代武學宗師、八極拳創始人吳鐘以90歲歸真,葬于后莊科村吳氏祖墳,后人建仰鐘園以示敬仰。
傳承 八極技藝薪火相傳
宗師雖歿,武魂長存。八極拳在代代相傳中歷久彌新,我縣現有常慶祝、宗學習、劉希臣等傳承人,全世界八極拳習練者多達60萬人,遍布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宗學習是八極拳第十代傳人之一,尚堂鎮東宗村人,自小酷愛武術,7歲時跟隨八極拳名師呂福領學習八極拳,后邊打工邊尋訪名師學習功法技藝,至今已堅持40年,拳法精進。緣于對八極拳的熱愛,他在不惑之年回歸家鄉,致力于弘揚八極拳文化精髓,憑自身所學編制了《八極拳初級功法》,用于八極拳的推廣、普及。“吳鐘八極拳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八極拳文化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為使優秀傳統文化不致遺失,我們應該廣泛傳播,將其發揚光大,讓祖宗留下來的燦爛文化遺產持續煥發光彩。 ”宗學習說。
按照“武通八極、文化四方、知行合一、文武兼修”的教育理念,我縣把青少年一代培育成具有健康體魄、藝術素養、民族精神的少年英雄和時代英才,卻苦于沒有一本統一的、較為全面的教材。
我縣成立了慶云吳鐘八極拳研究會,整合縣文聯和作協力量,組織八極拳名家對八極拳進行理論研究,把八極拳編印成教材,作為一本校本課程在所有中小學內普及教學,列入中小學生體育必修課程,將八極拳作為特色課程,以每周一堂課引入到體育教學實踐當中。還把所有中小學課間操變為八極拳演練,讓青少年學生每天耳濡目染,使八極拳在發源地遍地開花,推動八極拳技藝的有效傳承。不僅如此,在桃多多等校外教育機構,大力推廣八極拳教學,使這一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入人心。
目前,全縣有3萬多名青少年學生在練習、傳承。
2017年12月,我縣被評為山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八極拳之鄉。當前八極拳習練者頗多,但全縣教練員只有四五人,不能夠有效地引導人們習練,解決這一問題迫在眉睫,未來由誰傳承?
我縣著力培養篩選一支優秀的教練員師資隊伍,組織八極拳傳承人宗學習、常慶祝等,率先對全縣中小學體育教師進行培訓,通過體育老師的帶動推廣,培養孩子們學習八極拳的興趣,讓吳鐘八極拳的文化精神在他們身上得到傳承。目前,第一批已有40余名體育老師接受培訓,覆蓋全縣所有中小學,利用學生普及,以點帶面,培養一批八極拳未來傳承的特色人才。
每逢周末、節假日,組織教練員走進村級文化廣場,指導村民練習八極拳,實現傳承非遺文化、強身健體的效果,在全縣形成全民練習八極拳、人人都是傳承者的濃厚氛圍。“我很喜歡武術,5歲就跟宗老師學習八極拳,長大后想練就一身精湛武藝,繼續把八極拳發揚光大。 ”金書小學二年級學生張清瑞剛剛拿到全國武術一段證書,童真的眼神中滿含喜悅。
融合 八極文化走向世界
2009年7月首屆世界中華國術大賽在香港舉辦,我縣吳鐘故里代表隊斬獲3金7銀1銅,吳鐘八極拳第七代非遺傳承人常慶祝以一套出神入化的八極拳獲得金獎,這一切被一位俄羅斯選手看在眼中。“賽后我們一交流,發現他竟然是自己的同門師兄弟。從我們的老師聊到了師祖吳鐘,他才知道師祖的安息地在慶云,后來還特意前來拜祭。”常慶祝說。
憑借首屆世界中華國術大賽,常慶祝一戰成名,常有國內外八極拳愛好者慕名而來,董建軒就是其中一位。他是美籍華人,通過網絡了解到八極拳及其發源地慶云,知道常慶祝是吳鐘八極拳非遺傳承人,來到慶云拜常慶祝為師,學習八極拳文化和基本功法。
看到人們對八極拳的喜愛,又有作為傳承人的使命感,常慶祝經常利用節假日到西南大學國學院等高校為外國留學生舉辦講座義務授課,傳播八極拳文化,傳授八極拳功法、技藝,受益者有800多人。 “我很喜歡常老師教的八極拳,強身健體,更喜歡背后的歷史文化。 ”美國醫學教授、留學生芭芭拉笑著說。
2010年10月5日,來自國內外的600多名八極拳弟子齊聚后莊科村的仰鐘園,在墓碑前敬獻花籃祭拜師祖吳鐘。八極拳在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廣泛地傳播開來。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 ”在武術界,八極拳聲名顯赫,但在傳播上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如何讓世界上更多的人為了解八極拳文化而來到慶云,學習它、傳播它,這成為我縣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我縣將八極拳產業與文化旅游融合作為推動八極拳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抓手,把八極拳發展納入全縣總體規劃,成立慶云吳鐘八極拳研究會,籌建吳鐘八極拳國際交流中心,延長八極文化產業鏈條,以擦亮八極拳發源地品牌。設立專門引導基金,規劃建設吳鐘八極拳國際交流中心,涵蓋全球八極拳名人堂、吳鐘八極拳博物館、中華忠義文化館、全日制培訓中心等多個功能場館,打造慶云八極拳產業龍頭和核心,更名仰鐘園為吳鐘祠,整合相關拳譜、記載、族譜等資料建成完備的信息檔案,以全面系統地保護吳鐘八極拳品牌,使吳鐘八極拳成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優秀文化標桿。開發八極拳文創產業,推出8位全球八極拳頂級教練,策劃包裝八極拳演藝項目,打造商業化演藝品牌,引入影視公司,拍攝制作以八極拳為題材、海峽兩岸波瀾壯闊的歷史故事為背景的系列影視作品,延伸八極拳文化產業鏈條。
在硬件建設的同時,我縣以賽事活動為引領,舉辦海峽兩岸八極拳冠軍表演賽,打造全球八極拳頂級賽事品牌,擴大八極拳文化世界影響力。建立每年舉辦八極拳技藝交流大賽制度,形成固定賽事,積極開展萬人練習八極拳表演活動并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今年8月中旬海峽兩岸(德州·慶云)八極拳技藝交流大會演練分會場將在祥云聚院舉辦,屆時,吳鐘八極拳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將大大提升,帶動吳鐘八極拳走向世界,八極拳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