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潤澤
交通是城市發展的“命脈”,也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五年來,慶云縣以服務民生為重點,堅定不移地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和項目建設,不斷完善交通要素配置,構建起了支撐慶云跨越發展的綜合交通體系。
慶崔路是連接慶云縣東北部地區的主要交通干線,全長31.3公里,途經五個鄉鎮(街道),輻射周邊人口超過十萬人。然而在2017年以前,沿線的村民對這條道路卻怨聲載道,由于車流量大再加上年久失修,慶崔路已經成為制約慶云縣東北部區域發展的難題。 2017年3月,慶云縣投資近億元對該道路進行改擴建,徹底解決周邊群眾的出行問題。“工程在建設過程始終貫徹‘暢安舒美’的原則,設計時堅持結合實際,適當超前的理念,該路按二級公路技術標準設計,路面寬度由原來的5.5米升級到9米,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使得沿線群眾的出行將更加便利。 ”慶云縣交通運輸局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中心主任王鵬說。
2017年10月份慶崔路全線通車,進一步縮短了慶云縣城區到東北部鄉鎮的車程時間,有利于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向當地聚集,帶動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慶崔路完成脫胎換骨的同時,它還有了新的名字——將軍路。“我跑慶云到崔口線多年了,路比原來確實好跑了很多,原來路坑洼不平,現在‘一路坦途’,原來走一趟需要一個半小時,現在也就是50來分鐘,也不顛簸了,坐車的乘客也比原來多了。 ”公共汽車司機單樹國說。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全力推進大交通建設,構建“內暢、外聯、互通”的綜合交通網絡,是近幾年慶云縣交通路網建設的目標和方向。五年來,慶云縣抓機遇、優結構、保生態、促改革、惠民生,攻堅克難,銳意創新,在關鍵領域、關鍵環節采取了積極有效措施,著力優化城區道路,不斷延伸城鄉道路,持續暢通村村道路,縣域路網建設重點突出、亮點閃爍、特點鮮明。“近幾年變化挺大,環境好了,道路寬了、平了、干凈了,我出去遛彎、接送孩子,方便了很多。 ”家住城區的崔振森笑呵呵地說道。
五年來,全縣新改城區道路51條,共計62.2公里,形成了“十橫十縱”的城區公路網絡;新修和改造農村公路446.5公里,危橋改造34座,截止2021年12月,全縣公路總里程1211.5公里,全縣9個鄉鎮(街道)、381個行政村公路通暢率達到100%;完成挖補封油、小修保養60000平方米,路肩整容5000公里,大力開展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安設標志牌1700余個、防護欄18500余米、道口標注6000根,安全設施全面完善。“原來全是土路,一下雨后就出不來村。現在路修好了,確實給老百姓帶來了大的方便和好處,我們打心里高興。變化太大了,路的面積比原來翻了好多倍,村村通、戶戶連,出行太方便了。 ”尚堂鎮李赤城村村民李德平說。
打造“通達、便捷、安全、和諧”的交通路網體系,不僅要徹底打通城市和農村發展的“任督二脈”,也要突破發展制約,擴大城市版圖,為城區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借助內暢外聯的交通路網打開慶云縣域發展的新局面。曾經,國道205、省道315穿城而過,橫穿134個村、10余所學校,存在著較大的交通壓力和安全隱患,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城市發展的需求。2016年,慶云縣創新模式,與省市合作共建國道205山深線及國道339濱榆線慶云繞城公路,道路投資6.58億元,按一級公路標準建設,投資之高更是創下了慶云公路歷史之最,這也是“十三五”期間最大的交通領域民生工程。公路建成通車,一舉突破了制約慶云城市發展的瓶頸,形成了4座大橋飛架兩河、新東環南環相互貫通成網的城市新格局,使得城區面積擴容125%,為慶云未來15年發展預留了充足空間,極大緩解了城區交通壓力,為城市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改造以后大車都不從這邊走了,原來老多大車,現在大車沒有了,除了接送孩子的,再就是上班的車輛,安全了很多。”市民齊中泉說。
國道205山深線及國道339濱榆線慶云繞城段的建成,使得縣城中心街、西環路、將軍路、李之儀路等重點道路與其漸次相接,海島金山寺、慶云宮、石佛寺等景點串聯成線,全縣交通道路網、產業連接帶、旅游景觀區巍然成形,一個生態宜居宜業的新慶云呼之欲出。
構筑大交通搶抓大機遇,建設大交通承載大夢想。如今,慶云境內德濱高速穿境而過,京滬高速、榮烏高速環繞周邊,形成了慶云內聯外通的大動脈。在四通八達交通路網輻射帶動下,慶云發展和德州中心城區實現同頻共振,慶云經濟駛入發展“快車道”。與此同時,慶云縣祥云通用機場已經正式列入“省十四五交通規劃”并批準實施,慶云縣正加快通用機場規劃建設。推動慶云加快從“公路時代”向“航空時代”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