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崔口鎮黨委、政府堅持“經濟是銀,民生是金”的原則,將群眾幸福作為工作核心目標,真情服務、上下聯動,全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全鎮深入推進鄉村文明行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建設教學樓5處、衛生院2處和社區文化小廣場4個,2013年至今的教育投入40多萬元,超過前10年的總和……一系列舉措使群眾不斷從社會發展中得到更多的實惠,幸福指數節節攀升,奏響了社會和諧音符。
用干部辛苦換群眾幸福
??? “俺現在不方便到處走,上次和來家里征求意見的賈世斌主任一說,這不沒幾天,鎮里就來人給俺查體,還給俺講了好多優生優育的知識,真是太貼心了!”近日,崔口鎮齊東南村村民趙君娜臉上綻放出明朗的笑容。
??? 群眾動動嘴,干部勤跑腿。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該鎮干部從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抓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從群眾最盼望的事情做起,認認真真訪民情,誠誠懇懇聽民意,實實在在解民憂,徹底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與群眾零距離、心貼心。
??? “像這樣關乎民生的大事小情,他們比解決自己的事情還上心!”崔西北村村民韓樹濱說道。韓樹濱家庭困難,近期又身患重病,一筆巨額的醫藥費使這個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鎮干部在了解情況后,立即派工作人員上門服務,為其辦理低保事宜,減輕其家庭的經濟壓力。
??? “服務群眾始終是黨員干部的本職,我們始終堅持‘經濟是銀,民生是金’的原則。”崔口鎮黨委書記王建岐的話語鏗將有力,“全鎮黨員干部不搞花架子,不當‘表演家’,努力用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 ”
??? 不論群眾有什么困難、有什么需要,該鎮干部都會千方百計想辦法幫助辦理。村頭巷尾、農戶家中、田間地頭,隨處可見他們忙碌的身影。截至目前,該鎮黨員干部走訪農戶1073戶,征求意見建議12項212條,幫助解決群眾困難問題3200多個。
強集體經濟助群眾幸福
??? 崔口社區村民鄒金鐵是京奧體育的產業工人,每月工資3000元。他的愛人在園區負責果樹技術管理,每月工資也有2000元。加起來,僅在家門口打工收入一項,鄒金鐵夫婦一年至少能掙到6萬元,再加上土地租金,“不種地,比種地收入翻了好幾番。”以前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但現在這已經成真,鄒金鐵一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 鄒金鐵的幸福生活得益于該社區的集體經濟發展。崔口鎮崔口社區由五個村組成,社區群眾3000多人。在以前,僅有的一點承包地、魚塘等集體收入都用在了社區內路燈、道路、衛生的維護上,有時還入不敷出。從去年開始,該村通過苗木合作社幫助流轉土地430畝,用于美國竹柳、白蠟等綠化樹木種植。通過為合作社社員提供安全保衛、幫助聯系技術指導、幫助聯系銷路等服務收取每年每畝地50元的服務費。同時,發揮鎮駐地人流集中、商貿發達的優勢,依托津南鳳凰城,在幸福路與西環路交叉區域,打造以崔口—義烏現代批發市場為主體的黃金商貿圈,通過出租商住樓,增加村級集體收入。
??? “以前收入少,給群眾真是辦不了啥事兒。現在集體收入增加了,咱就得給村民辦好事。今年的稅費、水費、地里的保險,村委經過集體討論,全部由村集體交納了。咱還在上級領導的支持下,修繕了村里的振崔街,更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讓村民過上幸福生活。”社區黨支部書記韓清河感慨說。
??? 要想群眾幸福,必須強筋壯骨。崔口鎮按照因村制宜、梯次推進的原則,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努力探索多元化發展路徑,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各社區(村)走出集體經濟發展特色路:崔口鎮小屯社區通過土地置換,在鹽堿地上建設了體育產業基地;黃屯村建設了加工專業村;周辛、程趙用未利用土地建設了養殖小區……今年底,全鎮75%的社區(村)可完成增收任務。
鄉村文明行動讓群眾樂享幸福
??? 晚上七點多,踏著歡快的舞曲,在崔口社區的文化廣場上,六七十名村民正在跳著健身舞,有十多歲的小孩,也有六七十歲的老者,她們衣著時尚,舞姿輕盈、灑脫。
??? “我們都住上了新樓房,原來城里人才有的液晶電視、高檔家具、太陽能熱水器等,我們鄉下人也有了。 ”40歲的村民姜玉紅邊跳舞邊告訴記者,“看見城里人在廣場上、公園里跳健身舞,很是羨慕。現在,村里組織了舞蹈隊,我們都積極參加,既鍛煉身體,又增添精神,一天不去跳舞,我心里就不踏實。 ”為培養村民健康的生活情趣,該鎮還組建秧歌隊2支,鑼鼓隊4支,廣場舞蹈隊4支,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這是該鎮開展鄉村文明行動,著力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的一個縮影。
??? 該鎮全方位打造文明新農村,深入實施“鎮區形象提升”、“村容村貌整治”、“文明新風倡樹”、“優秀文化進家”四大工程,實行垃圾定點存放,定時清運,教育引導農民注意個人衛生,定點投放垃圾,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實現了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監督,有效改善了村居環境。同時,以“四德工程”為載體,開展了以“做文明公民,展崔口風采”為主題的“最美崔口人”評選活動,大力宣傳“四德”文化,不斷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各社區(村)均設立了四德榜,樹立了健康向上的村風民風。
??? “崔口社區高長收幫助鄰里,程趙社區周延國愛心奉獻,齊周務社區王文彬信守承諾……”這些村民積極向善和村內融洽和諧的記錄,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感受道德的力量,在全鎮形成了積極向上、文明祥和的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