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下午1點35分,入住德城區集中醫學觀察點的60多歲的馮阿姨收到了觀察點工作人員送來的降壓藥。原來,大媽由于來得匆忙,忘記了隨身攜帶降壓藥,可讓大媽沒想到的是,自己還沒來得及跟家人說,觀察點的副組長在第一時間咨詢觀察點的醫療組醫生后,聯系其家人將藥品送到觀察點,以確保老人及時吃上降壓藥。小小的一瓶降壓藥,卻飽含了愛心、細心和貼心,然而這絲柔情背后確是一個錚錚鐵骨的漢子,他就是新湖街道管區書記劉海峰。
臨危受命勇擔當 他堅守戰“疫”最前哨
大年初二,新湖街道豐華社區金谷園小區發現確診病例后,作為管區書記的劉海峰在做好管區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主動靠前和社區工作人員做好確診病例一家五口密切接觸者的生活保障服務工作,不分晝夜奮戰在疫情一線。在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下,勇于擔當,敢于作為,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應有本色。2月2日(大年初九)下午,新湖辦事處召開緊急會議,會上辦事處領導傳達了德城區疫情指揮部建立密切接觸者集中醫學觀察點的會議精神,劉海峰被任命為街道在觀察點的副組長。會議同時要求務必于2月3日(大年初十)上午將金谷園小區的5名密切接觸者轉移至德城區集中醫學觀察點進行隔離觀察,時間緊任務重,他帶領社區工作人員耐心做通密切接觸者思想工作的同時,積極配合衛健委和區疾控制定預案,圓滿完成轉運任務。
連夜驅車十公里 他力保溫暖不遲到
在德城區集中醫學觀察點,因為要避免因空氣集中交流而造成污染,空調全部停用,房間內比較冷,劉海峰第一時間積極協調酒店為他們增加被褥,積極做好解釋和安撫等思想溝通工作。2月3日(大年初十)晚上9點半,在幾乎沒有店鋪開門營業的情況下,他連夜驅車10多公里,耗時一個多小時終于湊到3個電暖氣,及時送到留觀人員房間,為他們送去冬天里的溫暖,激發了大家共同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在觀察點的日日夜夜,他把初心落在實際行動上,把使命提成肩膀上,留觀人員不僅身體暖了,心更暖了。
暖心服務無巨細 他以點滴彰顯大愛
觀察對象中,有五六十歲的老人,也有幾歲大的孩子,每個人的需求和心理狀況可能完全不一樣。觀察對象張先生是帶著兩個孩子來隔離的,孩子的父親告訴劉海峰,孩子小喜歡喝粥,希望可以每天多送一份粥。自那天起,劉海峰便親自給他們分餐,還用便簽單獨標注好房間號,全心全意滿足每一位觀察對象的需求。鄭先生在順利解除醫學觀察后對劉海峰表示高度的贊許:這個小伙子事無巨細,把我們照顧得很好,十分感謝他!劉海峰說,這是他應該做的。
堅守之下,終有曙光。2月5日晚上10點半左右,新湖辦事處第一位也是德城區第一位解除隔離的留觀人員正在辦理解除隔離手續,劉海峰詳細地為其講解回家后應該注意的事項并囑咐其路上注意安全。臨走前這位留觀人員表示“感謝您這些天的照顧!我走了,謝謝你們!”。劉海峰說,每當這時候,他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小棉襖”作畫打氣 惹哭疫情防控“不歸人”
家,永遠是每一個“逆行者”最堅強的后盾和力量所在。自大年初二開始,劉海峰已經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線奮戰了30多天,開始的幾天他和妻子商量先不告訴父母入駐觀察點的事,以免老人擔心,可紙始終包不住火,最后父母還是知道了,老人雖然擔心但表示很支持。女兒剛剛上小學一年級,孩子經常想爸爸,可是爸爸忙,妻子又不讓孩子打擾他。有一天,劉海峰在觀察點連續工作了近40個小時,回到家已是深夜11點多,一進門,孩子還沒睡,原來她在等爸爸回來,要給爸爸一個禮物,打開一看,是一張畫著武漢加油的畫。頓時,他的愧疚感油然而生,眼淚充滿了眼眶,女兒還鼓勵爸爸也要加油。女兒不知道觀察點有被感染的風險,但是媽媽告訴爸爸在做一件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做的事情。
疫情當前,“集中醫學觀察點”幾個字讓人望而卻步。面對時刻被感染的風險,他卻只說了一句:“隔離病毒不能隔心!”堅守崗位、嚴陣以待,不畏困難、全力以赴,他用日日夜夜堅守為百姓筑起了一道堅強的防疫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