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簡介
張連合,50歲,德州市慶云縣渤海中學語文老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30年。曾先后獲得慶云縣教學能手、慶云縣青年崗位能手、德州市優質課一等獎等榮譽。參與的國家級課題研究獲一等獎。2018年撰寫的論文在國家重點學術期刊《中學生導報》發表。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風林 通訊員 魏桂峰 攝影報道
“師者,身正為范”,張連合堅信,一名優秀教師,其職責不僅在三尺講臺,更應該奉獻自我、服務社會。30年的從教生涯,張連合堅守人民教師的本色,播撒著知識的種子。同時,他作為渤海中學”惠風和暢”義工服務團的團長,積極組織志愿服務活動,以此幫扶弱勢群體,并讓學生們參與其中,匯聚成愛心的長河。
參加工作以來,張連合積極投身志愿服務,在慶云縣特殊學校、腦癱康復中心與學校周邊的養老院,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張連合從不會主動透露個人信息,那些連續多年受到張連合照顧的幫扶對象,甚至不知道這位熱心人的姓名,都稱呼他為愛心教師。“我不喜歡張揚,什么事情都是默默去做,如果積極宣揚自己的事跡,可能會打擾到幫扶對象的生活。”張連合說。
渤海中學在2014年組建了“惠風和暢”義工團,由張連合擔任首任團長,自那以后,他開始帶領20余名老師開展志愿者活動。義工團成立后不久,張連合從網上了解到當地聾啞青年趙立忠醉心藝術,自學陶藝的事跡。他第一時間與其取得聯系,并組織教師與學生開展義賣會,僅半天時間,便賣出了價值三千余元的陶器,令趙立忠燃起了生活的信心,也培養了學生們樂于奉獻、關愛他人的意識。
2018年,慶云縣藍天救援隊籌建完畢,服務范圍覆蓋慶云全境,“公益圈”中已頗具名氣的張連合踴躍報名,主動肩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新冠肺炎疫情來襲之際,張連合第一時間馳援社區,義務進行了近一個月的消殺工作,他每天都是從早上八點一直工作到晚上六點,足跡遍布鴻瑞花園等46個小區。
在進行消殺工作時,需要身穿防護服,佩戴橡膠手套、口罩,同時還要背著30多公斤重的彌霧機,一天工作下來,年輕人都感到疲憊不堪,但已經50歲的張連合卻從未抱怨。由于防護服是一次性用品,當時購買渠道又少,他便對自己提出了不浪費一件防護服的要求。“消殺時中途放棄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既然穿上了這一身裝備,就要將工作做完。”張連合說。
30年的時間匆匆過去,張連合仍堅持每周開展一次志愿服務的習慣,不僅覆蓋的領域越來越多,而且工作也是更加細致。這些工作幾乎占用了張連合所有的休息時間,但他從來不覺得累。“援助對象臉上的笑容,便是我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張連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