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給參加夏令營的孩子們講解武器背后的故事
“攜筆從戎,報效祖國……”9月7日,整齊、響亮的口號響徹德杰國防紅色教育基地,武城縣86名新兵正在此參加入伍前適應性訓練。體能測試、軍姿軍容……每一項都嚴格要求。“暑期舉辦了4期‘傳承紅色基因牢記紅色使命’夏令營活動,和300多個孩子度過了一個紅色假期,這不又來了一批兵兄弟。 ”盡管忙碌,但基地負責人張浩覺得日子充實、有意義。
34歲的張浩,入伍16年,2018年12月退役。憑著一腔熱情,他籌資370多萬元,去年10月在武城縣四女寺鎮創建了德杰國防紅色教育基地,免費為青少年、黨員干部講解黨史和國防知識千余次。基地先后獲評武城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武城縣黨史教育基地等,今年又被命名為德州市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
內容詳實的黨史館,每件展品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干凈整齊的宿舍,方方正正的被子、擺放規范的內務用品……一走進基地,宛如置身軍隊營房,處處都能感受到濃郁的愛國主義情懷和軍營特色。
“基地,凝聚著我的汗水,承載我的夢想。 ”張浩1.8米多高的個子,說話鏗鏘有力,渾身下上透著軍人的堅韌勁兒。提起基地創建的始末,他如數家珍。作為一名在部隊鍛煉多年的軍人,對軍營的不舍和退役后的發展,曾一度讓他迷茫彷徨:申請政府安置,工作體面穩定,卻不能把自己在部隊所學充分發揮。特別是他想起了母親的臨終遺言:“兒啊,是黨和部隊培養了你,要心存感恩、懂得回報。 ”考慮再三,他選擇了自主創業。
什么項目不失初心?細心的張浩發現,社會上部分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存在偏離的現象;在武城乃至德州,缺少愛國主義和軍營特色結合的教育基地?!叭绻麎粝肟梢酝可业倪x擇是愛國紅和軍營綠! ”經過認真考察,他堅定了打造國防紅色教育基地的想法。
去年1月,張浩跑遍省內的戰役紀念館、紅色紀念館及省外著名的紅色教育綜合基地。但是,越了解越感到建基地不易,越研究越意識到困難重重。“不管多難,都要堅持下去。 ”他拿出退伍費,抵押房子貸款100余萬元,不夠,又找到昔日的老領導、老戰友,誠懇詳細地講述他的夢想。大家被張浩的這份執著深深打動,紛紛慷慨解囊,短短1個月就籌集了200余萬元。戰友宋義普不僅出錢,還把自家企業交給家人管理趕過來幫忙;還有兩個戰友不要工資,幫助建基地半年有余。為了節省資金,拆墻、刷涂料等,只要自己能干的,他和戰友都自己動手,一個夏天下來,手上磨出了老繭,皮膚曬得黝黑。
基地的建設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武城縣委副書記季之嶺多次前來調研,幫助解決了許多問題;武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孫國春在建設之初,幫著出主意、改規劃;四女寺鎮政府更是派駐干部進行點對點幫扶。
眾人拾柴火焰高。去年10月1日,基地投用?!澳且豢?,感覺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張浩說。當年11月初,武城縣明德中學組織全體教師到基地接受紅色教育,校長王天文認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學生要扣的第一??圩樱瑢W校、教師的幫助引導是關鍵,因此,這種紅色教育不可或缺。 11月底,德州媒體小記者團來這兒開展“紅色主題拓展一日營”活動,深入了解黨的發展史,體驗軍營生活。一天下來,小記者們紛紛表示,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一定好好珍惜、發憤圖強,做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至今,基地已提供培訓和教育3000余人次?!拔覝蕚湓倩I集些資金,爭取兩年內把基地打造成德州國防紅色教育的靚麗名片。 ”張浩信心滿懷。
□本報記者王秀青本報通訊員孫惠子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