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要盡快將繳納罰款時的單據準備好,我再跟省里溝通準備其他申報材料。 ”8月20日,市發改委信用管理科工作人員劉紀營,正協助我市一家企業申請信用修復。作為一名信用工作者,35歲的劉紀營業務熟練、敢于創新,為推進我市信用體系建設不斷向前,作出突出貢獻,今年被授予市“誠信之星”稱號。“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這是劉紀營常掛在嘴邊的話,也印證了他在信用建設工作中所付出的汗水。最初接觸信用建設工作是在2016年。根據單位安排,劉紀營在沒有業務經驗、沒有配套制度、沒有信息歸集系統的情況下,接手了全市近千個政府機構信用信息上報工作。我市信用建設起步較晚,那時沒有“雙公示”信息提報公示系統,完全靠人工將信息錄入省級數據系統。劉紀營迎難而上,邊學邊干,黑白連軸轉,最終利用2個月時間,歸集上報合格“雙公示”數據13萬余條,完成了部分地市需要半年甚至更長時間才完成的工作量,我市“雙公示”數據提報質量、數量名列前茅,受到省發改委通報表揚。
2017年,劉紀營擔綱設計的德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完成系統建設,但在進行數據歸集時遇到了問題。“德州當時沒有企業法人數據庫,都在原省工商信息中心專網系統,需要跨部門協調、省市對接、跨網絡取數。”留給他們只有一周時間,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劉紀營沒有放棄,多次與原省市工商部門對接,獲取了德州市企業法人數據的共享。申請購置跨網交換設備,協調市電子政務辦公室進行系統配置,最終如期解決跨網數據交換難題。當全市企業法人數據通過層層網絡錄入市公共信用信息庫時,單位領導表揚他:“把不可能辦成的事辦成了,給德州又增加了一筆寶貴的數據資產。 ”“不怕事兒、敢擔當”,是同事對劉紀營的評價,同時他也是大家眼里的“勞模”,被親切地稱為“劉哥”。“現在我們常用的《信用建設政策匯編》,就是劉哥編的,有什么需要查的在上面都能找到。 ”市發改委信用管理科工作人員林曉說。談到編纂的初衷,劉紀營表示:“信用建設是新生事物,上級政策更新較快,有些以工作文件印發,零散不方便查閱。 ”他利用平時休息時間,耗時3個月,編制出了30余萬字的《信用建設政策匯編》,將國家、省、先進地市出臺的政策和先進做法進行系統梳理,成為我市信用工作者必備的政策查詢工具書。
4年間,劉紀營起草制定信用制度文件80余項;建成德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歸集信用信息1.45億條;完善信用德州網站,為社會提供各類查詢服務1738萬余人次;建成信用核查系統,為各部門及各縣市區完成信用核查8.2萬余人次……一個功能齊全、數據規范、系統安全、應用廣泛的信用支撐系統初步建成。在劉紀營和同事們執著努力下,我市信用體系創新工作正在快速、健康推進。
□本報記者石秀秀本報通訊員李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