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李智群
“俺這個身體,重活沒法干,老伴常年患病。俺現在在合作社打工,不僅不需要干重體力活,還在家門口,每個月有工資,年底還有分紅,老伴的醫藥費不愁了。 ”9月13日,陵城區于集鄉孟廟村貧困戶吳玉江說。
吳玉江說的合作社,正是2019年5月市國資委派駐該村第一書記劉強駐村后,帶領黨支部領辦創辦的騰茂種植合作社。劉強來之前,孟廟村集體收入為零,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破解零收入困局成為頭等大事。
孟廟村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農作物,利潤低、附加值低,為增加收入,劉強請來農業專家,經過檢測,孟廟村土壤肥沃、透氣性好、保水保肥,適于蔬菜種植。“通過成立騰茂種植合作社,流轉農戶土地,吸收社會資金,孟廟村的蔬菜種植就這樣起步了。去年訂單式蔬菜玉蔥喜獲豐收,村集體也有了3萬元收入。 ”劉強說。
要想增加集體收入,就得盤活村集體資產。孟廟村有一處閑置學校,通過開黨支部會議,決定養殖雞鴨。為了保證項目順利實施,劉強積極協調相關單位,先后申請來50萬元扶貧資金,修建了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的養殖基地,持續助力村集體產業發展。“村委會作為村級服務場所,不能是大門緊閉,不能無人值守,只有敞開,面向群眾,才能讓老百姓感受到我們時刻和群眾的心在一起。”在駐村后第一次村支部委員會上,劉強說。
駐村以來,劉強緊緊抓住基層黨建這個“牛鼻子”,通過主題黨日、“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主題教育,抓黨員學習;發放“第一書記聯系卡”,走訪老黨員、致富能手、貧困戶、五保戶等,增進干群關系;在黨務、村務、財務方面,嚴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四議兩公開”決策程序和議事規則,堅持“一碗水端平”;按程序發展黨員1名,入黨積極分子1名,為支部建設注入新鮮血液;完善各類制度規定,配齊辦公設施,提升村級辦公服務場所。通過抓黨建,孟廟村黨支部組織力、戰斗力、凝聚力得到全面加強,與村民的心也越貼越緊。
為了解決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的現狀,劉強積極協調市國資委,進行農村休閑文化廣場設計和建造。群眾把廣場起名為“夢圓廣場”,包含著圓村民奔向幸福生活的“小康夢”,又包含了援建單位對孟廟村的“幫扶夢”。為解決道路不通對村里發展的制約,劉強多次實地勘查,帶領村干部和群眾想對策定方案,積極申請、協調推進,新修水泥路800余米,打通了出村的“斷頭路”;為了解決耕地灌溉問題,劉強積極協調相關單位,對孟廟村實施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改造,建設泵站7個,設置渠道16條,灌溉面積120余公頃;為了豐富留守兒童文化生活,劉強聯系大中專學校,開展“織夢未來”教育關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