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芹(右)在后李村幫貧困群眾晾衣服
“北于村齊懷玉,去年女兒患乳腺癌去世,老伴兒做了心臟搭橋手術,家庭支出巨大,分紅調整為每人4268.5元。 ”9月13日晚上9點多鐘,核對完最后一戶貧困戶的分紅調整信息,陵城區糜鎮扶貧辦主任王秀芹舒展了一下身體,雖然疲倦,但她眼神里透著興奮,“今年鎮里扶貧產業收益超過150萬元,比去年多40余萬元,根據實際情況,我們調整了貧困戶的分紅,錢款20日就能打到每戶的賬戶上。 ”
為了確保公平公正,王秀芹帶領扶貧辦的兩名同事,把全鎮貧困戶的情況重新摸排了一遍,組建了以多方代表為成員的評定小組,對情況好轉的貧困戶,分配標準降低,情況變差的,適當提高。“分紅方案涉及貧困戶的具體利益,每個環節都要精細、精細、再精細。雖然我們苦點、累點,但一想到他們的笑容,就感覺值。 ”她說話鏗鏘有力,性子爽快。
不懼一線“苦、累、難”,堅守崗位“勇、拼、闖”,扶貧路上,王秀芹把貧困群眾當親人,把他們的事當成自家的辦,千方百計解決問題,甚至在甲狀腺癌手術后10天就趕回單位。因成績突出,9月7日,她被評為德州好人之星。
今年43歲的王秀芹,1997年德州農校畢業后被分配到糜鎮政府,先后在辦公室、司法所、計生辦工作,2017年6月挑起扶貧辦主任的擔子。糜鎮有306戶貧困戶,共計636口人,涉及83個村莊,情況復雜、任務繁重。她俯下身子,帶人逐戶走訪,進門拿笤帚掃院子,下田卷起褲腿搶著干農活,和貧困群眾交朋友,宣傳黨的扶貧政策;挖窮根、抓困源,一戶一檔建立幫扶手冊;多方協調,幫著辦低保、申請殘疾人補貼、修房子、找工作、尋項目,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敬重。張寨村的張占志、張占民兄弟身體殘疾,都僅有1.2米多高,干不了重活兒,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在王秀芹的支持下,他們開了小賣部,自食其力。 2018年,哥哥張占志病重不能自理,為方便張占民照顧,她又協調部門為他們在室內建了衛生間。“感謝秀芹主任全心全意幫扶,我們的日子越過越有滋味了。 ”每次提及,兄弟倆都感動得落淚。
扶貧,重在精準施策。為深入推進,王秀芹積極向鎮領導建言獻策,先后推出了黨員干部與貧困戶“結親”、“111”教育扶貧等創新舉措。在鎮黨委書記孫長亮發出“結親”倡議后,王秀芹率先響應,與7戶結成幫扶對子。張成吾村的李壽國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妻子因患尿毒癥病逝,今年31歲的兒子被鑒定為精神二級殘疾,還有一個7歲的孫女需要撫養。王秀芹經常找李壽國談心,鼓勵他樹立脫貧的信心,同時幫他聯系到大棚打工、安排公益崗,搞起了養殖,給他兒子辦理殘疾證、領取殘疾人補貼等,幫他摘掉了窮帽子。 8月7日,李壽國特意送去了“人民公仆,精準扶貧;心系百姓,為民解憂”的錦旗。“脫貧攻堅事關民生福祉,是一場必須打贏的硬仗。作為具體負責人,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必須沖鋒在前。 ”這是王秀芹的承諾和堅守。扶貧工作頭緒多、任務多,加班加點是常態。一個項目從入庫、立項、招投標、實施、驗收、運營、收益分配等,要嚴格按照省60條規范進行,容不得一絲馬虎。糜鎮先后實施產業項目6個,每個都有她奔波的身影。雖然離家不足500米遠,因為加班到深夜,她最長連續一周沒回家。一天晚上11點多鐘,丈夫找來,一看她辦公室地上、桌子上資料一大堆,什么也沒說就回家了,自那承擔起所有家務。“下班了,怎么還沒走? ”門衛和她打招呼,這是頻率最高的一句話。孫長亮評價:“工作交給秀芹,我最放心。 ”“每戶啥情況,芹姐張嘴就來,是咱糜鎮扶貧活字典。 ”同事張玉立將她作為自己學習的標桿。2018年12月,她感到喉嚨不適,去陵城區人民醫院一查,被診斷為甲狀腺癌,必須手術。出院后僅休養了10天就回到崗位,同事勸她再休息一段時間,她說臨近年底,不知道貧困戶的取暖狀況如何、棉衣棉被夠不夠,想想這些,實在躺不住。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她和同事們共同努力下,今年糜鎮順利通過了省扶貧工作驗收。
□本報記者王秀青本報通訊員侯長舟陳啟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