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書記劉家義在泰山體育產業集團調研
近日,德州市體育產業鏈辦公室邀請北京體育大學教授、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鮑明曉來我市作輔導報告,本報記者對鮑明曉進行了專訪。
產業基礎好,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作為全國體育經濟和產業權威專家,鮑明曉對德州的體育產業非常了解。他認為德州的體育產業基礎好,發展勢頭猛,前景非常廣闊。
他說,德州經過多年發展,以泰山體育產業集團為代表的競技體育器材裝備制造業在國內具有較高知名度,在國際也有一定影響力,已形成樂陵、寧津、慶云等多個區域特色產業集群。其中,泰山集團競技類體育器材占有國家級賽事市場份額9成以上,全市擁有多個“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無論是產業成長性還是從品牌影響力,都具備了快速發展的基本條件,德州應將體育產業列為重點產業發展。
體育產業可以說是德州目前在全國最有影響力的產業之一,這與當地黨委、政府多年來的重視和扶持分不開的,最近德州還采取產業鏈鏈長制這種方式推進體育產業發展,這在全國看是新的嘗試。
今年9月22日,鮑明曉參加了習近平總書記召集的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會上對“十四五”時期體育改革與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要科學研判體育發展面臨形勢,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改革創新,不斷開創體育事業新局面。
面向未來,我國把滿足國內體育發展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更加完整、更加科學的體育內需體系,全力推動體教融合、體醫融合,大力發展生活體育、文化體育、財富體育,大力推進體育領域新基建,以信息化、數字化培育體育發展新動能,開拓體育發展的新空間、新場景,推動智能體育裝備和智慧體育場館的落地應用,要豐富和完善多層次、全人群的國內競賽體系,逐步形成以國內體育發展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體育發展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中國體育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鮑明曉建議,德州市也要積極搶抓這一歷史性機遇,主動謀劃新思路,精心研編體育產業五年規劃,提升體育產業在“十四五”規劃中的戰略地位,將頂層設計作為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起點,推動體育產業實現量和質的同步躍升。
對標先進地區,要有質和量的躍升
鮑明曉說,放眼全國,體育產業發展比較好的地方還有很多,福建省晉江市尤為突出:這個只有100多萬人口的縣級城市,卻有20余家體育上市公司,先后培育了運動鞋服品牌安踏、特步、鴻星爾克、361°等,足球運動品牌卡爾美,健身設備品牌舒華,泳裝品牌浩沙等,目前擁有國家級名牌產品42個,去年他們的體育制造業實現規上產值2000多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0%左右。其制鞋板塊規上產值1200億元,運動服裝板塊900億元,合計全國市場占有率達20%以上,全球市場占有率達8%以上。
其中安踏集團最為出色,其年銷售7000萬雙運動鞋、1億件運動服,擁有門店超過12000家,直接創造就業10萬人,從2015年起就成為全國最大的體育用品集團,市值超過1700億港幣,位列全球體育用品行業第三位,已經從一家傳統的民營企業轉型成為具有現代化治理結構和國際競爭能力的公眾公司。
鮑明曉認為,盡管德州也有像泰山體育、邁寶赫等一批龍頭企業,在行業內知名度也較高,但產品多集中于小眾領域,市場容量很難有大的突破,直到目前,德州全市體育產業營業收入不足100億元,總體規模仍然偏小。
德州重點集中在體育器材制造上,泰山集團產品90%集中在競技領域,寧津、慶云兩縣室內健身器材和公共健身路徑產品同質化較重,而體育鞋服等和百姓消費密切關聯、具有海量市場的產業卻比較薄弱,這正是晉江體育產值超千億的基礎所在。
鮑明曉說,德州體育產業轉型升級的空間巨大,必須從方向性入手,特別是大力發展運動食品、體育服裝、運動裝備、醫養設備等具有巨大市場的產業,同時與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相融合,補足產業結構相對單一和科技含量偏低的短板。德州要順應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形勢,立足于把體育產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進一步優化體育產業發展環境,打造現代體育產業體系,逐步構建以體育用品制造業為主導、以體育服務業為支撐、以全民健身為基礎的體育產業發展新格局。
體育產業應是體旅文商融合發展
鮑明曉在接受采訪中特別強調,體育產業的發展不能僅僅局限在體育行業,應該是體、旅、文、商四個行業融合發展,從而形成一種“樂活自在”的商業模式,才能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由健康、快樂和積極進取的態度構成的美好生活。
他認為,優質的體育內容帶來人流,旅游提供銷售渠道,文化提供優質創意、美化場景,商業提供主題化和品質化的綜合配套,實現有態度的理念、有格調的場景、有創意的營銷一體化。所謂有場景,就是要有功能完善、品質時尚的體育運動場館,這是做大做強做活體育產業的基本載體,這個載體可以數倍放大體育運動效應,拉動相關產業持續增長,如果一個城市不能承接高水平的國內外體育賽事,體育產業很難打開空間,更談不上打造“體育名城”。“體育是健全人格的修煉場,體育產業也是有夢想、有情懷的,讓夢想成真、讓情懷落地,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它成業立業。”鮑明曉說,有恒產才有恒心,“ 體育產業可持續發展之道也在于此。”
目前,我國人均GDP已達到1萬美元,標志著健康休閑消費快速增長的拐點到來,疫情促使人們健康意識普遍增強,體育健康消費必然進入強勢增長階段。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先后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和《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推動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戰略目標;山東省委作出打造省級千億級體育集團、萬億級體育產業的總體部署,這些都為大力發展體育產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鮑明曉最后說,只要德州人上下一心、政策給力,持續不懈地抓上三至五年,德州體育產業成為千億級產業大有希望。
□本報記者 王育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