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2019年4月27日,省委黨史研究院、檔案館、文聯等8個單位的19名黨員干部作為“第一書記”到德州市樂陵市駐村,他們分成4個黨小組,幫包6個鎮的16個省定貧困村。兩年時間里,他們幫村里打井、修路、養雞、建廣場……16個省定貧困村產業旺了,村容靚了,村民富了,村風淳了。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蔡文典通訊員賈鵬陳志博張瀟允
告別有點傷感,牽掛如潮涌。
紙坊村能夠按照規劃持續發展嗎?譚家村孩子們的成績又提高了嗎?奎臺西村的農產品不會再滯銷了吧……
5月26日,歡送會上,19名省派樂陵市“第一書記”的腦海里,浮現出駐村工作700多個難忘的日夜,祝愿“俺們村”越來越好。
規劃師
黃夾鎮有三個“紙坊”,分別叫范紙坊、胡紙坊、楊紙坊。省檔案館的劉虎、張鸞、李保黨、鄭松入駐這3個村后,圍著村子轉,從南走到北,從東走到西,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所望所盼,一些反映比較強烈的難題迎面而來。
群眾的呼聲就是指揮棒。經深入調研,他們決定采取“黨建引領、集中連片”發展模式,引領3個村一并前行,合力打造“魅力紙坊”。
藍圖一出,村民有了方向,有了干勁。
如今,范紙坊水通了,遍地金黃的小麥充盈著豐收的喜悅;胡紙坊村靚了,新安路燈49盞,硬化村街路面1400平方米;楊紙坊村集體有收入了,2020年達4.2萬元……
“貧困村難以發展原因之一,是缺乏思路和規劃。”駐村工作組組長、省委黨史研究院研究一處處長、掛職樂陵市委副書記的閆化川說,“給貧困村找到村莊建設、產業等發展路經,便可讓村民走出迷茫。”
來自山東建筑大學的趙勁松、于澤華、鞏建國、李建民,進駐孔鎮鎮大宋、狄家、東大馬、街西李后,探索出“黨小組引領,一人幫四村、四人幫一村”的工作模式,讓貧困村的發展規劃落子鄉村。兩年時間,曾經垃圾遍地的4個貧困村,現今有了太陽能路燈、鄉村大舞臺……老百姓想的,都變成了現實。
幫扶者
在云紅街道辦事處,山東政法學院的“第一書記”們統籌資源、整合力量、疊加優勢,一邊“輸血”一邊“造血”,逐漸強壯了貧困村的肌體。
匡家村村民夸孫書國產業項目帶頭抓得好,一年幫村集體增收10萬元;陳于村村民夸賈俊濤、郭凱村容村貌整得好,讓“咱村”成了黨建引領文明生態村;孫堰村村民夸楊貴橋關心群眾做得好,經常看望慰問癱瘓老人、留守兒童……
國核示范電站駐鄭店鎮奎臺西村“第一書記”賈澤華,是位90后。2020年4月,受疫情影響,當地特色農產品滯銷,村民愁眉不展。賈澤華積極協調國核示范的支持,批量采購滯銷農副產品,望著村民重新露出的笑容,他喜極而泣。
王可是省網信辦駐西段鄉西趙村“第一書記”,他多方爭取資金,為全村352戶鋪設了自來水管網,修繕村內2500米的排水溝和文化廣場。為了“俺們村”,王可累瘦了,黑了。
“駐哪個村,就是哪個村的人,一張嘴便是‘俺們村’。”省文聯的馬宗前駐西段鄉張元標村后,協調資金120多萬元,修繕村道、更換路燈、架設電力線路,改善了村居環境,推動了美麗鄉村建設。
執燈人
萬廣軍來自山東政法學院,入駐云紅街道辦事處譚家村后,576名村民看他的眼神是將信將疑。
“要徹底脫貧,必須先解決思想保守問題。”萬廣軍想。他多次帶領村民外出參觀學習,一點一點改變傳統的思想觀念。
經過論證,萬廣軍向村民提出“棗林養雞”的發展方向,協調扶貧資金110萬元,促成龍悅生態產業園、楊安鎮調味產業園等入股分紅產業扶貧項目,建成2座養雞廠棚,村里每年增加集體收入10余萬元,53戶貧困戶全部脫貧。2020年初,譚家村入選山東省第二批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
省網信辦駐西段鄉東崔村第一書記郭磊,了解到農村娃娃想上鋼琴課的夢想后,為學校協調來了8臺鋼琴、60臺電腦,照亮了孩子們成長的道路。
2020年疫情突如其來,中泰證券選派寨頭堡鄉馬道口村“第一書記”馬新廣,大年初二便返回村里,自掏腰包2萬元購買醫療物資,發給鄉村干部群眾。疫情期間,他連續30天堅守沒有離開,樹起一根精神標桿。
“駐村兩年來,16個村在班子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文明、社會治理等方面取得成效,167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閆化川說。
樂陵市委書記樊廷雷評價道:“他們,在棗鄉大地留下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為幫扶村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