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放療科醫生蔡春梅:二次傾情援疆 只為醫者使命
時光飛逝,蔡春梅的援疆生涯充實而意義非凡,個中感受銘記于心。9月7日,當她得知援助的三坪農場職工醫院仍需要支援時,再次義無反顧踏上援疆之路。“對我而言,這是付出更是收獲,我要去幫助更多基層患者,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談及感受,蔡春梅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47歲的蔡春梅是德州市第二人民放療科副主任醫師,去年3月25日,她來到新疆三坪農場職工醫院,擔任該醫院的副院長,開始了為期1年的援疆工作。顧不上水土不服導致的身體不適,她立馬投入到工作中。經過走訪,她了解到,三坪農場醫院是一所一級甲等醫院,尚未設置腫瘤科門診,這也給當地腫瘤患者就醫造成不便。蔡春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說:“我一定要發揮所長,為百姓解決看病難的問題。”說干就干,自此,蔡春梅就在醫院腫瘤科門診坐診,為患者解決病痛。
去年5月,有一位86歲的老太太,患有直腸癌,已經出現了肝部彌漫性轉移,家人都想放棄治療了。由于當地百姓對援疆醫生十分信任,聽聞援疆醫生有腫瘤科大夫,家人便帶著她來前來就診。蔡春梅接診后,通過詢問病情和查看檢查結果,鑒于老人年齡大,認為可以通過口服化療藥物進行治療,但當地醫院沒有該類藥物,建議她到上級醫院就診。家人帶她到了烏魯木齊的一家醫院,得到的治療結果與蔡春梅給出的一樣。口服化療藥物期間,老人一直在三坪農場醫院住院。因藥物反應,老太太吃不下飯去,蔡春梅就給予營養支持,還每天給她進行心理疏導,陪她聊天、拉家常,減輕她的壓力。“我看您這身體挺棒的,等過一段時間,就會吃嘛嘛香了。”蔡春梅的話經常能把老人逗樂。經過幾次化療,沒想到老人的腫瘤竟然縮小了。“真是多虧了蔡大夫的悉心照顧,才有了我現在的生活。”如今,老人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了,她逢人便夸蔡春梅好。越來越多的患者來找蔡春梅看病。
除坐診外,蔡春梅還跟同事一起,去社區義診,1年多來,她已經走遍了三坪大大小小的小區。“我要讓更多人癌癥早篩的理念和預防知識。”蔡春梅說。
去年7月16日,烏魯木齊新冠肺炎疫情拉響警報,蔡春梅又投入到新的“戰斗”中。每天早晨,她總是第一個到發熱門診,指導醫護人員規范穿戴防護服、嚴格消毒。面對前來就診的患者,她耐心、細致地檢查,給出精確診斷。
有一次,晚上11點多,蔡春梅接到通知,帶隊去一個小區為區居民采集咽拭子。當天還下著雨,蔡春梅和同事采集完時已經第二天凌晨3點多了。回到醫院后,他們顧不上休息,將樣本進行了檢測。截至目前,她參與完成8輪大面積采集任務,與同事采集人數近22萬人次。因為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再加上溫度高,有好幾次,蔡春梅熱得都想吐,但她依然堅持下來。
一年半的時間里,蔡春梅的工作模式就是“白+黑”“5+2”,幾乎沒有過節假日,但她無怨無悔。“蔡大夫工作真是太拼了,她的醫術醫德都很值得我們學習。”三坪農場醫院全科醫生馬勇建是蔡春梅手把手教出來的。如今的他已經熟練地掌握了各種腫瘤疾病的輔助治療、胸腔積液及腹腔積液穿刺術、化療后的營養支持以及心理疏導。
8月13日,蔡春梅回到了德州,還能時不時地接到馬勇建醫生的電話,向她詢問患者的診療問題。但她心中仍有一個遺憾:因為當地醫院是一級醫院,建立腫瘤科尚有一定的限制。她帶著在三坪醫院建立腫瘤科的夢想再次援疆。蔡春梅的家人得知這一消息,雖有不舍,但還是決定讓她回去,畢竟,在那里,她還有未完成的心愿。蔡春梅也已經收拾好了行李,等待著出發的指令。
記者|滕璐 通訊員|張月華 編輯|唐志梅
審核|李玉梅 終審|尹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