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非遺,百年技藝傳承!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袁明慧攝影/視頻黃玉凱
要問“年味”在山東最直接的體現(xiàn)是什么,那一定是“面食”。再說起德州的特色面食,那一定非“簽字饅頭”莫屬。1月19日,臨近春節(jié),記者走進平原恩城簽子饅頭百年老店,感受“蒸”出來的濃濃年味。
每天賣5000 余公斤饅頭
北方過春節(jié)一直有蒸饅頭的習(xí)俗,過年時家里添置一籠屜雪白松軟的大饅頭,對于山東人來說,就是“年味兒”的象征。
和面、揉面、制作、醒發(fā)、蒸熟……饅頭房外,一籠籠熱氣騰騰的饅頭就出爐了,這年味兒一下子就濃了起來。陳延強家的簽子饅頭屬于“量產(chǎn)”型,門前擺放著七八個蒸屜,蒸汽不停,饅頭的制作也不停。
20平方米的制作車間內(nèi),十多名工人正在有序忙碌著,每個人都有固定崗位,一道接一道的工序,大家分工明確。整理好形狀,接著就是上簽,一個個潔白如玉的饅頭并排于簽子之上,既是一道美食,又是一道風(fēng)景。
據(jù)陳延強介紹,自進入臘月以來,簽子饅頭訂購量便開始逐漸增長,有零買的、有訂購的,許多走親訪友、年終福利,平均每天能用200余袋面粉,加工簽子饅頭超5000公斤,總共30多名工人加班連軸轉(zhuǎn)。
當(dāng)天,市民趙先生專程從武城縣驅(qū)車半小時前來采購簽子饅頭,他是這家店的老顧客了。“快過年了,買回家放著自己吃,再買個禮盒送人也很實惠。”趙先生買走了三大兜簽子饅頭。
20 余年磨礪練就絕活
據(jù)了解,平原恩城陳氏簽子饅頭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店主陳延強是第五代傳承人,20多年的磨礪讓他練出了一手做簽子饅頭的絕活。
“簽子饅頭制作的過程十分講究,首先和面要精準(zhǔn)控制面的硬度,然后手工揉搓成兩頭尖、中間粗的形狀。再插入帶簽的蒸籠,上鍋急火蒸熟。”陳延強說。從壓面、擠制、成型、醒面,每一道工藝都有著不一樣的講究,只有每道工序都嚴(yán)格把關(guān),最終才有著簽子饅頭獨有的特色和味道。
“恩城簽子饃饃加工技藝”在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德州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陳延強簽子饅頭也被認(rèn)定為“山東省名小吃”,榮獲了“德州老字號”稱號。其形、色、味俱佳,嚼起來柔韌可口,一口咬下去,牙齒被填滿的充實感就讓人有了家的感覺,慢慢咀嚼,麥芽糖的甜味會逐漸散發(fā)出來。
此外,簽子饅頭有雙手握其兩端對折而皮不裂的特點。簽子饅頭為嗆面饅頭,因為是插在簽子上蒸熟,如果面軟了立不住,嗆入很多干面后,使得面增加了硬度,才易于立住。
陳延強表示,接下來還將積極申報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讓簽子饅頭走進千家萬戶,將這道工藝傳承下去。
“亮麗名片”推往全國各地
除了德州本地縣(市、區(qū))的市民驅(qū)車采購以外,青島、北京、黑龍江甚至海南的顧客也會線上訂購。
“運費一般都是顧客自付,像郵寄到海南的運費就需要400元左右,比饅頭可貴多了,但為了吃上一口正宗的簽子饅頭顧客也愿意支付高昂的運費。”如今的簽子饅頭不僅是本地的特色美食,它已經(jīng)傳播至全國各地,成為平原縣一張亮麗的名片。
“我們店開了很多年了,當(dāng)?shù)厝硕贾溃虼四壳巴其N到外地的多數(shù)都是通過老顧客介紹的。”陳延強告訴記者,臨近春節(jié),簽子饅頭的快遞量也越來越多,為嘗上一口“家鄉(xiāng)味”,每天都有顧客在線上訂購禮盒。
“下一步,我計劃擴大生產(chǎn)規(guī)模,打造一個2000多平方米的生產(chǎn)車間,發(fā)展線上銷售,進一步擴寬市場,讓產(chǎn)品打入更多的大型商超和全國各地。”陳延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