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城王培軍精心伺候患病父親、耐心照顧母親——陪伴是最好的孝敬
本報記者王秀青本報通訊員陳蘭蘭
“慢慢走,別著急,天冷,今天咱去地下停車場轉轉吧。”1月19日下午4點,在德城區(qū)墅香苑小區(qū),王培軍陪著80歲的老母親下樓散步。昨天學校一放假,他就趕回陵城區(qū)徽王莊鎮(zhèn)東王集村,把母親接來德城區(qū)住幾天,散散心。“最好的孝敬就是陪伴。母親一輩子不容易,如今父親不在了,我有空就多陪陪老人。”王培軍說。
王培軍今年45歲,是陵城區(qū)第七中學的一名教師,他精心伺候患病父親、耐心陪伴母親,因孝老愛親事跡突出,獲評“德州好人之星”,2021年全家被評為市級文明家庭。
王培軍兄弟姐妹5個,1986年,他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父親勞作時不慎頭部受傷,引發(fā)復雜性癲癇病,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兄弟姊妹5人的學費一時沒了著落,先是大姐、大哥輟學,后來三姐又因積水性胸膜炎住院治療,全家人僅靠18畝地的收入生活,家庭陷入困境。無論多難,母親和
哥哥姐姐都堅持供他讀書,他暗下決心,好好學習,早日成才回報家人。
1997年王培軍從陵縣師范學校畢業(yè),分配到徽王中學工作,這所學校離家僅有3公里,教書育人、照顧父母兩不耽誤。1999年,他和同事范書英喜結連理,2003年有了個可愛的兒子,一家人和和美美。
2005年,父親突發(fā)腦梗塞,2006年又患腦出血癱瘓在床。王培軍主動承擔了父親所有的治療費用。“那時我每月的工資也就四五百元,沒啥積蓄,媳婦回娘家借了1.4萬元,才湊齊了父親的手術費。”王培軍回憶,當時他白天在學校工作,晚上去醫(yī)院照顧父親,忙得腳不沾地。“只要父親活著,我吃再多苦受再多累,也心甘情愿。”父親出院后,他買來輪椅,有空時就推著老人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擔心父親生褥瘡,他選購了氣墊床,勤給老人翻身,定時做按摩,盡量讓老人舒服一點。
2017年6月,父親去世后,母親很傷心,心里既思念老伴兒,又覺得自己是兒女的累贅。為了讓母親放寬心,王培軍經(jīng)常在工作之余回家陪母親,每周至少2次為她收拾房間,和她聊天,陪她散步。“寒暑假每天堅持陪母親散步1小時,去年暑假還帶著她去煙臺旅游。”王培軍介紹,今年暑假,他計劃去北京爬長城。“母親老念叨不到長城非好漢,趁著她身體還好,滿足老人的心愿。”王培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