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李官屯鎮人民調解員李連福,從事調解工作20多年,見證了基層治理水平的提升——
調解事項從一年500件減至38件
本報記者王志冕本報通訊員鄧美平
1月25日,見到夏津縣東李官屯鎮人民調解員李連福時,他正在鎮黨群服務中心人民調解室的資料室里忙著,將2021年所有的調解檔案、來訪記錄歸類存檔。
這間不足10平方米的資料室于2021年初建成,西墻和南墻都被改造成了資料架,檔案盒從地面延伸到屋頂。“2020年,檔案工作才開始規范,過去的調解員不重視這個,沒人存下調解檔案,全鎮也只有他記得這么全。”李連福的同事孫洪營說。
李連福1959年出生,1984年退役后在東李官屯鎮東街村擔任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主任,1996年轉行至鎮司法所擔任人民調解員。20多年來,經他調解留下的卷宗有2500余件。
當天下午,一位年輕人來到調解室,張嘴就喊“福叔”。“我是劉興裕村黨支部書記劉先壯,剛上任,找您幫忙調解點事兒。”小伙子單刀直入,是個急性子。
“福叔”停下手頭的工作,把他引到前臺,簡單登記:村里一對兄弟因承包地產生糾紛。隨后李連福便跟著去了劉興裕村了解具體情況。“咱們處理這個問題得以確權證上的耕地面積為準,實際測量后才能以理服人。”他決定跟劉先壯一起調解這起糾紛,“年輕支書缺乏經驗,咱們得多支持。”
回到鎮上,李連福把調解情況簡單記錄,放到了最新一摞資料里。“這些都是我的‘寶貝’。”李連福說,他還手寫了份目錄索引方便查找卷宗,甭管是哪一年、什么人,經他調解的事,他都能很快找到相關資料。2021年夏天,一位從東李官屯鎮改嫁到日照的婦女著急忙慌地敲開調解室的門,為了在當地落戶享受農村醫療保險,她需要提供離婚證明原件,可她手里的那份已經丟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她找到了我。按照目錄,我不到兩分鐘就在2004年7月的卷宗里找到了原件。”李連福回憶說。
這滿墻的調解檔案不只是李連福的“寶貝”,也是東李官屯鎮的“寶貝”。贍養糾紛明顯少了、民間借貸少了……該鎮黨委書記張丕智每次翻閱都面帶笑意:“20年前,一年能調解500件案子,2021年全鎮只調解了38件。這說明基層治理水平在逐漸提高,村民法治意識增強、矛盾糾紛明顯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