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昂巾幗志 鋪就致富路記全國婦聯系統勞動模范高風英記
高風英手捧櫻桃笑開顏
□本報記者尹曉燕 本報通訊員 于寧 李帥
“姐妹們,加把勁兒,這批訂單急,大伙兒加加班,咱也能多掙些錢。”2月11日,在武城縣武城鎮肖邢王莊村,記者見到村黨支部副書記、婦聯主席高風英時,她正在假發加工點帶著村里的姐妹們趕制年后的新訂單。“熟練工一天掙二三百不成問題,也能帶回家干,不耽誤顧家還多份收入,大伙兒日子過得充實又富裕。”高風英笑著介紹。
雖已年逾花甲,但說話干脆利落,走起路來帶著風,初見高風英,給人一種敢闖能干的印象。生于此,長于此,把大半輩子都奉獻給了肖邢王莊村的高風英,前不久獲“全國婦聯系統勞動模范”稱號,這也是對她付出的最好肯定。
年幼喪父忍痛輟學干起赤腳醫生
高風英家中兄妹4個,她最小,卻是承擔家庭責任最多的那個。父親在她年幼時患病,哥哥離家工作,兩個姐姐也已出嫁,母親忙著掙工分養家,照顧父親的責任就落到了年幼的高風英身上,小學沒讀完就輟了學。14歲時,父親去世,家中困窘,高風英開始種地干農活。大隊上看她肯吃苦又能干,還好學,就重點培養她成了一名赤腳醫生。
“那時候文化水平低,很多知識還得下功夫自學,白天干活,晚上看書學習。當了赤腳醫生后,也經常到公社去參加培訓,晚上回村里給需要的村民看病打針。”高風英說,村里3名赤腳醫生,就她一個是女的,卻也是被村民叫去看病最勤的那個。很多時候,村民夜里突發疾病找她,她二話不說就應下來,但因害怕走夜路,就穿上深色衣服戴好帽子,一身男子打扮,一手拿著藥箱,一手拿個大手電筒,既能照明關鍵時刻還能當武器。一次,一位村民半夜突發急性闌尾炎,高風英憑經驗準確判斷出病情并初步治療后,趕緊將病人轉入了縣城醫院。因救治及時,病人轉危為安,這家人至今對高風英很是敬重。
高風英還自學了接生,在那個醫療技術不是很發達的年代,為了孕婦順利生產,有時需要連續守兩三天,現在村里不少年輕人都是她接生的。后來,高風英正式成為了鄉村醫生,還接手了村里的衛生室。前兩年,她正式退休,兒子繼承她的衣缽,繼續為村民服務。
光榮入黨婦女工作一干46年
正是干赤腳醫生的經歷,讓高風英在村民中樹立了很高的威信。1976年,僅干了2年赤腳醫生,高風英就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成為村黨支部委員、婦女主任,婦女工作一干就是46年。
走村入戶為村民看病,誰家有個大事小情沒有比高風英更清楚的了。遇到婆媳鬧矛盾、鄰里生嫌隙的情況,總能順利化解。她還帶領村里的婦女成立了織棉組,生產能力一點不亞于男人,“從小家里就沒把我當女孩養,也養成了我自立自強的男孩性格,村里干工作也是一樣,不能干得比男人差。”
2016年,“會改聯”后,在高風英的帶領下,村婦聯增至7人,成立起了“三朵金花”新時代文明志愿服務隊。每年暑假開設輔導課堂,為留守兒童義務輔導;疫情防控期間,對群眾進行心理疏導,為值守人員搭建臨時居所;疫苗接種期間,發揮女性細心優勢,廣泛宣傳,使本村疫苗接種率達到95%以上……“現在婦女承擔了村里的大量工作,藝術團團長、胡同長、道德評議會會長等都由婦女擔任……”言語間,高風英頗為自豪。
以身作則推行殯葬改革不惜與家人翻臉
“高大姐不僅能干事會干事,主事還公道,我們大家都信她、服她。”采訪中,村民高風梅說出了大伙兒的心聲。在大家眼里,村里的大小事務,有高風英在,他們就心安。
肖邢王莊村作為省級文明示范村,2019年積極響應上級政策,加快推進綠色殯葬改革,建起了公墓,逐漸取消地里的墳頭。最初有些村民并不理解,高風英和其他村干部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說的好聽,你們愿意把親人葬在公墓里嗎?”有村民提出質疑。高風英回應道:“雖然我母親已經去世多年,但我愿意帶頭遷墳進公墓。”
但她的想法卻遭到了家人的反對,哥嫂認為老人入土為安多年不宜再挪動,甚至放出狠話若執意遷就斷絕關系。但為了推動殯葬改革,高風英還是遷了墳。隨后,不少村民跟著將家中老墳遷進了公墓,爭議聲也漸漸變弱,殯葬改革得以順利推進。
“對待村里工作,高風英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甚至經常犧牲個人利益,也正因如此,村民們信服她,很多工作也得以順利開展。”村黨支部書記高振河說。
帶頭致富解決全村婦女就業
肖邢王莊村原是個貧困村,怎樣帶領村民致富成了高風英一直思考的問題。國家精準扶貧、省市提出的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等政策,讓高風英有種“久旱逢雨”的感覺。“合作社咱得辦,這是壯大村集體經濟和增加村民收入的一個好機會。”村“兩委”成員在會上商議是否創辦合作社,高風英第一個投了贊成票。但很多村民并不看好,真辦起來并不容易。高風英挨家挨戶做工作,打消村民顧慮。
2016年,村黨支部在全縣率先創辦了肖邢王莊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從最初幾十戶入股發展到了現在的170余戶,僅去年就新流轉了223畝地,目前合作社種植面積達到了1200畝地。從跟縣里企業簽訂辣椒訂單種植,到大面積的種植大豆,還帶動發展起了占地200余畝的櫻桃園,村集體年增收14萬元左右,入股的村民每畝地分紅1000多元,還解決了幾十口人的就業問題。
高風英帶領婦聯執委多方尋找路子,解決婦女就業。聯系相關企業在村里設置了假發加工點,成立了由近20人組成的地暖安裝隊,從開始的“一帶一”,到后來隊員們看安裝圖紙、鋪地暖、盤管樣樣精通,人人都成了業務能手,找她們干活的建筑商越來越多。
“看看我們村,婦女們一年四季有錢掙,真正成了鄉村振興路上的主力軍。”高風英計劃今年再引進服裝加工項目,帶動周邊村更多婦女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