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臻
3月3日,從全國婦聯傳來喜訊,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主任技師孫一倩獲評“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此前,孫一倩還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山東省首屆“齊魯工匠”等稱號,獲得行業技能大賽個人成績第一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在她眼中,身為技術骨干就要不斷提升技術,讓企業生產效益最大化。憑借這份執著,孫一倩以創新精神和精湛業務,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多項化工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突破技術封鎖,成行業“征服者”
1993年,21歲的孫一倩中專一畢業就來到華魯恒升,成為一名操作人員。近百米高塔,她徒手攀登;千余條管線,她逐一摸清。穿梭在化工裝置的“鋼鐵叢林”中,她完成了從操作工到首席主任技師的躍升。
2000年,華魯恒升上馬有機胺和DMF生產線。孫一倩作為技術骨干,被抽調到新系統參與項目開車。“DMF是一種常用溶劑和原料,我們吃的維生素片、種地用的塑料薄膜等都要用到。”孫一倩說,由于國外企業技術封鎖、國內行業壁壘,沒有可借鑒的操作經驗,投產面臨巨大挑戰。面對困難,只有中專學歷的孫一倩苦心鉆研,晚上挑燈夜戰解析生產流程,白天行走現場研究投產方案。“當時,我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一個月暴瘦十幾斤。”孫一倩說。
在她和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首套DMF裝置一次投產成功。她又用3個月研究出DMF系統操作法,并積極進行技術革新和優化控制,連續創新了十余項操作控制方案,有力保證了裝置的穩產高產、節能降耗。僅用5年時間,華魯恒升DMF裝置產能提升到25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DMF制造商。
刻苦鉆研,破解尖端化工難題
善于刻苦鉆研,孫一倩是同事們公認的行業難題“終結者”。
2010年,華魯恒升開始籌建5萬噸煤制乙二醇實驗項目,公司將技術優化重任交給了孫一倩。當時,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乙二醇消費國,但60%以上依賴進口。“乙二醇主要用于制造服裝的上游原料聚酯化纖。”孫一倩介紹說,當時在國際范圍內,乙二醇生產工藝被嚴密封鎖,面對這個艱難挑戰,她走過了一條充滿坎坷的探索創新之路。
翻閱資料,比對數據,那段時間,她不分晝夜學習全英文模擬計算軟件,不斷設計技術方案,反復進行測試。600多個日夜,孫一倩和她的團隊先后解決了146項工程基礎設計缺陷問題,消除制約安全生產的技術瓶頸386項。“每當‘卡殼’,我們就會分析數據和原因,隨后進行改造,而這些問題的發現和解決都依靠一線員工和技術人員的溝通。當時,我每天接打100多個電話。”孫一倩說。
辛勤的付出,最終使5萬噸煤制乙二醇項目實現了100%負荷穩定運行,寶貴的工業化控制實踐和工藝改進方案,為我國煤制乙二醇工業化生產探索出一條成功之路。
2016年企業開發建設國內首套單線產能最大的50萬噸煤制乙二醇項目。從5萬到50萬,不僅僅是單純擴大10倍的概念。面對浩瀚如海的數據,孫一倩不斷改進技術方案,不斷調整工藝參數。兩年半的時間里,孫一倩不僅直接參與開發50萬噸煤制乙二醇項目設計,還參與了投運的全過程,這套裝置創造了單套規模大、技術難度高、單位投資少、生產成本低、啟動時間短、當日即達到優等品、當月即實現盈利等多項行業紀錄。項目運行后,她繼續對工藝進行優化創新和技術改造。其中,碳酯工序甲醇回收項目年降低運行成本達9000萬元。
“盡力做到最好。”孫一倩用這樣簡潔的話來總結自己的工作原則,也將它作為自己創新道路上前行的動能。
傳承創新攀登不止
“在她心里,工作最重,名利最輕,近30年來,她把70%的時間給工作,20%給學習,只有10%留給家人。不斷披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一次次技術攻關,把艱辛勞動變成精彩創新。”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常懷春這樣評價孫一倩。
工作中,孫一倩把枯燥的技術原理、流程等理論知識提煉轉化為通俗語言,耐心細致地傳授給年輕人,帶領他們深入現場觀摩操作。公司聚酯產品事業部中控主操作員辛蒞瑩是孫一倩的助手之一,她說:“我來公司的5年里,一直跟著孫工學習,她能力強、知識廣,總能一針見血發現問題。在跟進年產50萬噸煤制乙二醇項目時,她經常不分晝夜地守在裝置現場,100米高的裝置塔反復攀爬,做著技術指導和現場勘查。她是我們的驕傲和學習榜樣。”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2014年,公司成立“孫一倩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在她的帶領下,工作室在全國、省、市級等多項石化行業技能大賽中榮獲團隊一、二等獎;培養出近百名女中控主操作員、6名女專業技術人員,其中2人在省技能大賽中分獲第一、第二名,獲得齊魯首席技師、富民興魯獎章等。
3月5日,德州市各界婦女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112周年座談會召開,孫一倩在發言中說:“榮譽的獲得,既是組織對我的肯定,也是催我奮進的動力。我將永遠不會停下攀登高峰的腳步,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立足平凡崗位,不斷追逐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