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玉
寧津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與產業共融共興,以環保綜合治理厚植生態底色,以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生態成色,以探索綠色發展增添生態亮色,全力守護“寧津藍”,打造綠色發展的縣域模板。2021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3.8億元、同比增長8.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9.4億元、同比增長11.3%,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均列全市第1位,實現了生態與產業共興、綠色與富民共贏的局面。
多措并舉出新招,打好環保綜治“組合拳”。寧津縣始終堅持生態為民,著力深化環保領域改革,創新環境治理模式,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市場激勵、公眾參與的多元共治體系。一張智網抓督辦。積極探索生態環保智慧監管,打造“環保問題管理平臺”,創新“互聯網+督導+辦理”模式,形成“發現—匯總—交辦—督導—辦理—審核—問責”的責任閉環,廣泛應用“智慧工地”“電能監控系統”等智慧場景,以綜合治理“一張智網”建立全員環保機制,推動生態監管由政府主導向全民參與轉變,有關經驗做法被《中國環境報》刊發推廣。一種態勢抓常態。始終以高壓的態勢抓環保,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和后果嚴懲,近兩年立案查處各類生態環境違法問題272件,行政處罰累計233萬元,其中刑事案件立案7起、行政案件立案112起,對12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行政拘留204人,讓環境違法無處遁形。一份名單抓自律。以創建省社會信用典型城市為契機,加強市場主體信用建設,完善環保激勵與約束并舉的長效機制,將環境違法企業列入“黑名單”并向社會公開,讓信用良好的市場主體更容易獲得各類優惠服務,不斷提高企業環保自律意識、誠信意識。一個理念抓宣傳。本著親民為民的理念抓好環保宣傳,走訪企業3549家次、門市9749家次,推廣使用清潔煤8300噸,春節假期全縣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同比增加4天。
“三化”驅動促轉型,牽牢產業蝶變“牛鼻子”。寧津縣堅持源頭治本理念,聚焦矛盾抓轉型、找準關鍵抓整改、立足優勢抓突破,全力推動產業集約化、綠色化、數字化發展。推動產業集約化轉型。聚焦實木家具、五金制造兩大行業,持續開展違規小作坊整治,建設總建筑面積65萬平方米的5個鄉鎮綠動能共享園區,創新共擔式投入、共享式入駐、共贏式運營等模式,將原來分散的小微業戶整合引進園區規范化、綠色化生產,目前已入駐企業100多家,直接帶動就業近5000人。推動產業綠色化轉型。深入開展“四評級一評價”工作,對全縣重點企業開展“問診把脈”,著力補齊源頭替代、工藝改進、治理設施升級、無組織排放控制等方面的短板,關閉淘汰不達標化工企業8家,幫助26家化工企業整改提升,助力完成20家企業“一廠一策”深度治理改造,最大限度從源頭上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突出全域數字化,引進騰訊云、忽米網兩個國家級平臺,帶動44家企業上云,打造了邁寶赫、羅賽羅德等一批智慧工廠、數字車間;建設城市數字大腦,完善智慧社區、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應急等應用場景,生產生活各環節之間的能源消耗不斷減少,探索出了數字賦能綠色發展的新路徑。
探路“雙碳”新時代,下好綠色發展“先手棋”。寧津縣全力探索綠色發展路徑,把生態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全力推進綠色靚城。堅持綠色發展惠民生,創新“銀行貸款+專項資金+專項債券+公司債券+其他融資”“五資”融通模式,全力推進中心公園、新河水系等綠色工程建設,購置新能源公交車90輛,開通覆蓋全縣552個行政村的綠色公交線路33條,城區綠地總面積達到325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38.98%、道路綠化普及率達到100%,成功創建省級園林城。全力推進綠色增能。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持續優化能源結構,積極推進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項目建設,爭取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全縣風力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達到30萬千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裝機容量達到14.4萬千瓦,提供近千個就業崗位,項目并網發電后,估算每年可節約標煤47.8萬噸。全力推進綠色興農。依托現代農業科創中心,以國家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建設要求為參照,建設天空地一體化智慧農業平臺,實現以圖管地、智農、防災、決策,以數字化賦能“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設施農業發展等,全縣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67.2%,覆蓋面積92.2萬畝,達到了現代農業節水、節肥、增效的效果。
(作者系寧津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