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第66例造血干細胞志愿者關然:
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湯錦瑤通訊員周娜)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在這個溫暖的季節,東北姑娘關然在德州進行了一場暖心接力善舉。時隔13個月,她兩次擼袖捐獻造血干細胞,為素不相識的白血病男孩送去了“生命火種”。她的“人道、博愛、奉獻”精神也擦亮了“德州紅奉獻美”紅十字志愿服務品牌。
2020年獲得博士學位的關然,從家鄉哈爾濱來到德州,在山東新希望六和農牧科技有限公司任研發部經理助理。當年8月,她接到了哈爾濱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通知,被告知她與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一份沉寂了7年的希望種子終于發芽了!”當時,關然的心中跳躍出兩個字“幸運”,“小時候我想當一名醫生,治病救人是我的理想,但由于種種原因,我沒有如愿。如果能夠通過我的造血干細胞可以救人,也算是實現理想了!”
2021年2月24日,關然完成了第一次造血干細胞采集。
關然成為中華骨髓庫志愿者起緣于2009年4月的第一次獻血。“從小就聽媽媽說她參加無償獻血的經歷,她告訴我獻血可以救人,當時媽媽在我的心目的形象變得更加高大神圣起來。”上大學后,她送給自己的第一份禮物就是走進獻血屋擼袖獻血。從那以后,每半年她都會獻一次血。2019年12月從學校畢業時,她已累計獻全血(成分血)47次。
2013年5月,關然自愿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捐獻造血干細胞的過程并不復雜,就是從兩個手臂的固定位置插入采集針,建立采集的管道。然后從一只胳膊抽血,出來以后進入體外循環機,把需要的干細胞分離出來,其余的血液再從另外一個胳膊輸送回到體內。”
3月22日下午,關然靜靜地躺在濟南某醫院的病床上,看著鮮血從手臂抽出,通過體外循環,讓“生命的種子”留在容器中,“希望那位素未謀面的白血病男孩能夠早日康復。”她默默祈禱,這與第一次采集時的心情相同。
第二次采集造血干細胞的過程,持續了兩個多小時。“不出意外,幾個小時后,這袋66毫升的淋巴細胞,就可以輸給患者。”想到這些,關然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關然此次成功捐獻,讓她成為德州市第66例、全省第1120例、全國第12960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也是德州市第二例二次捐獻,今年的首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13個月內,我身體沒有任何不適,而且還長了5公斤。如果您也想盡自己所能挽回他人的生命,請伸出手臂,采集8mL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為亟待造血干細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重燃生的希望吧!”她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造血干細胞捐獻隊伍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