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簡介
德州恒豐集團成立于2011年9月,總部位于德州市陵城區恒豐工業園,占地面積107萬平方米,現有41家理事單位,分布在山東、新疆、寧夏、四川、云南、廣西、廣東七個省份,各單位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德州恒豐集團主營業務有新型紗線和面料研發生產、紡織貿易、管理咨詢和商學教育。現有員工21200人,總規模為320萬紗錠、2000臺噴氣織機、23條服裝生產線,8條羊絨生產線,產品暢銷長三角、珠三角等廣大區域,并出口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
■企業家說
企業能歷經各種挑戰和挫折,實現涅槃重生,離不開員工的信任、政府的支持和不斷的自我革命。眼下,在二次創業的新征程上,要努力打造一支有活力、有激情、敢闖敢干、敢于擔當責任的優秀管理團隊,組織和引領全體員工打贏集團二次創業攻堅戰。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孫良玉
他是一位傳奇人物。
一家瀕臨破產的老企業,在他的帶領下,用10年時間實現了整體規模42倍增長,成為名副其實的行業領跑者。如今,這家企業已發展成擁有41家理事單位、紡紗產能達320萬紗錠的大型集團公司,成功躋身全國棉紡織行業十強之列。
他叫蘇建軍,德州恒豐集團名譽理事長。由他創造的“恒豐模式”“恒豐速度”享譽行業,如今他正引領隊伍在二次創業路上快步向前,高質量發展的“恒豐夢”未來可期。
1曾經絕地逢生
提及“恒豐”,土生土長的德州人會隨口說出一個詞——“二棉”。
德州恒豐集團的前身是始建于1981年的德州第二棉紡織廠,1996年更名為德州恒豐紡織有限公司,1997年與其他幾個企業共同發起成立德棉集團。在那個年代,德棉集團一度是中國紡織業的一面旗幟,德州市民無人不知。
1984年,蘇建軍從濰坊紡織學校畢業后分配到德州第二棉紡織廠,憑借一股子“鉆”勁,他從技術員、工段長、車間主任,再到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總經理,57歲的他,為企業發展傾注了畢生心血。
隨著時間年輪的推進,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再加之企業管理機制僵化、設備落后等原因,二棉連年虧損,資不抵債,最終走到了破產倒閉的邊緣。
“當時我們的資產負債率超過了100%,企業問題很多。一邊是產能低,七萬二千紗錠、上世紀80年代的舊設備,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一方面是員工多,受國有體制影響,2400多人的員工隊伍,年齡大、工作人員少,這樣就造成一個崗位三四個人干,效率低、包袱重。”蘇建軍說,如果任由企業這樣發展下去,那結果只有一個——破產。
怎么辦?為了讓兩千多名員工保住“飯碗”,時任公司總經理的蘇建軍在那段時間徹夜難眠。“當時我們黨委班子成員深思熟慮制定方案,全面探求企業的出路。最終,大家形成一致決議:不論多么困難,也要繼續發展,不能讓企業倒掉,不能讓兄弟姐妹丟掉飯碗!”他帶領4名班子成員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決定通過改制和發展來解決員工吃飯和企業的沉重包袱問題。
隨后,好消息來了:德州恒豐紡織有限公司與德棉集團剝離,有了獨立經營自主權,并成功進行了改制,實現國有資產退出,有了更加靈活的經營機制和決策機制。
至今,蘇建軍可能自己也不會想到,瀕臨破產的國營紡織廠,將在他的手下起死回生。
2蝶變涅槃重生
經歷過輝煌,再到涅槃重生,恒豐的發展飽含了蘇建軍傾注的大量心血。
“改制,意味著一分錢沒有重新創業,意味著放棄以前的國企身份,成為一家民營企業。我們毅然決然地走出了這一步。”蘇建軍說,那段時間由于沒有資金,大家選擇了眾籌。最終通過動員管理骨干和技術骨干300多人,籌集資金3398萬元。一時間,兩千多名員工,1300多人入股,將自己的命運和企業綁在了一起。
“沒辦法!企業做不好,我們就傾家蕩產。”蘇建軍介紹,當時集團采取“兩條腿”走路方針,一方面全力做好德州恒豐紡織有限公司的搬遷和生產經營;一方面咬緊牙關,采取向親戚借、抵押房產等方式,成立陵縣恒豐紡織品有限公司,搶占新的市場。
2008年9月,由德州恒豐公司管理人員和員工集資入股成立了陵縣恒豐紡織品有限公司,破例在北方的冬季開工,通過安裝爐子烤地面等各種辦法,在外界的懷疑中硬是用幾個月就完成了建設任務。2009年5月,一期5萬紗錠全部開齊,之后,恒豐人在2009年和2010年相繼建設了二期和三期各五萬紗錠,這在當地被稱為神奇的“恒豐速度”。
“大家沒有爭論、沒有抱怨,沒日沒夜地苦干、實干,一邊建設、一邊安裝、一邊投產,廠房剛建起來就開始辦公,屋子里返潮陰濕,墻上起堿半米高,這都沒有阻擋住大家發展的熱情。”回憶起當時的一幕幕,蘇建軍頗為感慨。
眾人拾柴火焰高。自那時起,恒豐每上一個新項目,集團自身投資不足20%,80%的投資來自社會力量。特別是一些技術骨干、老員工拿出積蓄支持企業發展并占有一定股份,從職工到股東,身份的變化極大地激發了員工的積極性,不僅破解了企業的融資難題,還激發了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2011年,德州恒豐集團應運而生,開啟了全新的發展航程。
經過多年發展,目前的德州恒豐集團已成為一家總規模320萬紗錠,擁有2000臺噴氣織機、23條服裝生產線、8條羊絨生產線,下轄41家理事單位,集新型紗線面料研發、生產、紡織貿易、倉儲物流、產融互動、管理咨詢等于一體的大型集團公司,名列2019年全國棉紡織行業營業收入第7位,競爭力第6位。
3如今引領行業
“恒豐”,一直以來都是被紡織行業高度關注的企業。這家企業從瀕臨破產,到短短十年時間蛻變擴張,發展成為擁有41家理事單位,320萬紗錠紡紗產能的大型集團。
“我們一直在創業路上!”回顧集團發展,蘇建軍一語中的。他介紹,2009年至2013年,是集團發展的第一個階段。那些年,他們以新型紡織市場需求為動力,在德州區域快速擴張,建立了陵縣恒豐紡織、夏津仁和紡織、臨邑恒豐紡織、平原恒豐紡織等企業。同時,構建的恒豐實效管理體系逐步完善成型,為新建企業的品質保駕護航。
2013年至2017年,他們以投建寧夏恒豐紡織為起點,恒豐集團走出山東,邁上東移西進的發展軌道。“這個階段緊跟紡織產業東移西進發展戰略,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經濟發展號召,在紡織產業基礎較弱的地區建立企業,解決企業勞動力問題,助力當地脫貧攻堅工作。”蘇建軍說,2017年至今,是恒豐集團發展的第三個階段。以集團由做大到做強的戰略轉型為核心,啟動恒豐集團二次創業的新戰略,構建了恒豐集團新未來的基本框架:研發創新+管理咨詢+商學教育+產融互動,四大板塊互聯共生,集團化運作效能得到提升。
由于善抓機遇,德州恒豐集團有11家企業建成省級技術創新研發平臺,11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有科技型中小企業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1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7家,省級綠色工廠2家,還作為牽頭單位組建了山東省唯一的新型紗線及面料制造業創新中心,從而使恒豐在發展過程中得到了更多政策、人才、技術支持,有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未來已來。蘇建軍表示,新型紡織產業的發展必定通過科技創新,讓紡織品更加貼近自然、回歸自然,在美好的未來實現人與自然的真正和諧。為此,恒豐集團將繼續致力于新型紡織產業的研發生產,用開放共贏的胸懷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共同合作,用健康、時尚、環保、功能性紡織產品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提升的健康生活需求,加快向國際化大集團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