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從第1例到第10例,再到第66例,一名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像一朵朵雛菊,給白血病患者們帶去希望和曙光。推動捐獻數不斷增加的是市民們愛心的積聚和市紅十字會服務的提升。據統計,目前我市66例捐獻者來自各行各業,有教師、在校大學生、醫務工作者、農民工、快遞小哥等。德州每一例成功捐獻事件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為了表達對全市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的敬意及關懷,弘揚捐獻者高尚利他的大愛善舉,挖掘這些英雄背后的善行家風故事,記者將深入這些捐獻者家庭,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記錄他們良好的家風家訓——
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湯錦瑤)
姓名:劉洪衛
捐獻時間:2014年3月26日
捐獻排序:德州第14例、山東第317例,全國第4072例捐獻者
家風家訓:孝,孝敬父母;忠,忠于職守;禮,知書守禮;廉,勤儉節約;自,自尊自愛自律。
“我報名了!”“我也報名了!”2022年,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疫情防控任務繁重艱巨。平原縣三唐鄉衛生院副院長劉洪衛給妻子打電話告知自己的決定,得到的答復是作為護士的妻子正準備踏上援禹的大巴車。
自劉洪衛參加工作的那一天起,父親就教給他兩個字:奉獻。“父親是一名鄉村醫生更是共產黨員,小時候我經常看他背著藥箱,行走在彎曲的鄉路間,為鄰里八鄉的村民服務。”正是父親對工作的認真負責,深深地影響著劉洪衛。
疫情發生以來,每一次大規模核酸采集時是劉洪衛最忙碌的時候,物資供給保障是核酸采集工作的基礎,前期要做好統計工作、分發物資到各采集點,保證核酸采集一線工作的順利進行。他帶領衛生院的工作人員挺身而出,用逆行堅守,為全鄉人民筑起了一道道“銅墻鐵壁”。
說起8年前的捐獻經歷,劉洪衛至今難忘。“我是在2012年的5·8世界紅十字日活動中,通過造血干細胞血樣采集,成為一名光榮的中華骨髓庫志愿者的。”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他了解一旦成功捐獻意味著什么,所以他一直盼著能與有緣人配型成功。
2014年3月,劉洪衛接到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被告知他與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并征求捐獻意愿,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和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精神一脈相傳。在無血緣關系的人群中,這畢竟是十萬分之一的概率,患者能與我以這種方式‘相遇’也是緣分。”就這樣,劉洪衛在妻子的支持下,趕赴濟南捐獻。
捐獻后,劉洪衛的生活一如既往,只是他又多了另一重身份——“造血干細胞志愿者”。“我要以自身的經歷告訴大家,捐獻不僅可以救人一命,而且對自身毫無傷害,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獻的隊伍中來,用我們可以再生的血液,去挽救那些無法再生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