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學逗唱演繹百味人生
記北京曲藝團青年相聲演員于磊
2021年,于磊(中)在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錄制新春喜劇之夜,與演員們合影
于磊
于磊(左)與師傅李偉建(中)、搭檔付朝奎合影
□本報記者尹曉燕 本報通訊員 王凡存王潔令
個人簡介
于磊,1983年出生,慶云縣人。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北京曲藝團演員隊隊長、相聲演員,著名青年相聲演員李偉建的入室弟子。
1999年,考入中國北方曲藝學校學習相聲;2004年,進入北京郵政藝術團,成為專業相聲演員;2012年,轉入北京曲藝團。
曾榮獲華東六省一市相聲小品大賽金獎、白溝杯中外相聲小品賽一等獎、空中笑林草根擂臺大賽金獎、第十屆全國職工藝術節金獎。
口齒清晰、包袱不斷,令觀眾捧腹大笑。這是青年相聲演員于磊在北京電視臺《笑動劇場》節目,與搭檔付朝奎表演相聲《找堂會》時的場景。節目中,于磊口若懸河,邀請演員演出,短短幾分鐘內,說學逗唱盡顯扎實的基本功和相聲藝術之美。
近日,記者電話采訪了從慶云農村走出來的北京曲藝團相聲演員于磊,了解他的曲藝人生。
熱愛表演一次比賽走上曲藝之路
1983年,于磊出生于慶云縣大胡鄉(現為渤海路街道)于店村,父親是村干部,母親是小學教師,還有兩個妹妹。于磊自小就展現出過人的表演天賦,喜歡看《曲苑雜壇》這類曲藝節目,擅長模仿動物,喜歡學相聲。每年學校組織“六一”兒童節活動或者文藝匯演,他都會表演節目,年年獲一等獎。
“都說優秀的孩子是鼓勵出來的,那時自己得到的夸贊越多,就越喜歡表演。”于磊回憶。1998年,他無意間從電視上看到滄州電視臺要舉辦一場聲像模仿大賽,躍躍欲試。父親起初并不支持,“你那點三腳貓功夫能行嗎?”“我拿不了一等獎,三等獎總能得,獎金500元,除去來回路費60元,咱還能剩點呢。”于磊說服了父親。
也正是參加這次比賽徹底改變了于磊的人生軌跡。
比賽并不順利,初賽、決賽連續錄了兩天,但結果他并沒有獲得任何獎項。于磊很沮喪,想著不但沒掙著錢,加上住宿的100多元,還賠了。父親反而安慰他:“咱也不白來,連著錄兩期節目也算長見識了。”
回到家后,于磊干脆不再看滄州電視臺的節目,但節目組正各處找他。一次調臺不小心轉到了滄州電視臺,滾動字幕播放著尋找15號選手于磊。與電視臺聯系,才得知,原來節目組邀請著名相聲演員馬志明先生作為頒獎嘉賓,他看過比賽視頻后,對于磊的表現頗為贊賞:“這孩子表演雖略顯稚嫩,但像是吃這碗飯的。”想讓于磊在頒獎當天再演個節目。于磊得知這個消息時,已經臨近頒獎,節目來不及準備,但還是去電視臺與馬志明先生見了一面。
馬志明先生問他是不是真心喜歡相聲,是否將來想以此為職業,于磊堅定地點點頭。馬志明先生便推薦他去讀有曲藝界黃埔軍校之稱的中國北方曲藝學校。8月份參加比賽,10月份于磊就已經到天津,坐在了中國北方曲藝學校的教室里。趕不上當年的招生,他成了插班生,先接受專業培訓。
“當時的任課老師全是曲藝名家,學生也是人才濟濟,而自己還是個連普通話都不會說的農村娃。”于磊當時就想,只有付出更多努力才能真正成為這里的一員。第一天到了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田立禾先生所教的班,先生提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讓他在一周內把普通話學會。于磊如鸚鵡學舌般跟著同學練,一周過后,老師對學習結果很滿意。在專業學習上,他同樣加倍付出。1999年,于磊以專業課第一名、文化課第二名的成績考入了中國北方曲藝學校。
勤學苦練成為專業相聲演員
3年的專業學習是廣泛涉獵、打基礎的過程,更讓于磊受益終生。專業課方面,相聲、快板、山東快書、小品、鼓曲、舞蹈等都要學習,劉俊杰、田立禾、佟守本、寇庚儒、劉學仁、李少杰、魏文華等曲藝名家都曾任教,于磊不斷汲取百家之長;文化課方面,他也絲毫不放松。“老師常說,學藝術拼到最后拼的就是文化,拼的是知識儲備。”于磊謹記老師的教誨。每天早晚練功是他為自己定的任務,早上8點半上課,他提前兩小時起床,在天塔湖畔跑一圈,回顧所學,預習當天要講的課程,晚上也會加練一小時。得益于他的自律,于磊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學到知羞處,方知藝不精。在學習過程中,覺得越學越有意思,越學越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敢輕易去表演。”于磊說,現在回想起來,日后能成為專業的相聲演員都得益于那幾年基礎打得比較牢。很多當時老師讓背自己卻不理解的東西,隨著年齡增長慢慢就懂了,而且消化吸收后,受益匪淺。
上學期間,除了在學校學,向書本、老師學,于磊還善于在社會上學,將所學用于實踐。那時天津剛有茶館相聲演出,于磊課余時間就愛去聽。“比起學校里教的,茶館演出相對比較活,可以學到不一樣的表演方式。”于磊還經常跟同學們到工地、學校、養老院慰問演出,自己創造機會到社會上去鍛煉。
2002年,中國戲曲學院與中國北方曲藝學校聯合辦了首屆中國相聲大專班。于磊正面臨畢業,聽從老師建議,他選擇了到大專班繼續深造。但在當時,一個農村家庭拿出幾萬元供個大學生比較吃力,更何況兩個妹妹也在讀書。于磊便向父母保證,畢業后,妹妹讀書他來供。后來,他也確實是這樣做的。
大專畢業后,于磊并沒有打算留在大城市,第一個念頭就是回老家發展。但家鄉很少有專業的藝術團。聽朋友說北京有些藝術團招人,便與搭檔一起報考了北京郵政藝術團。一面試一表演,當即得到了對方認可:“表演很流暢,基本功扎實且沒有學生氣,能演到這個程度不像是應屆畢業生。”于磊認為這是他經常參加各種社會演出的結果,自此,他成為一名專業相聲演員。
拜師學藝參加全國大賽屢屢獲獎
慰問演出,為職工開展藝術培訓,這是于磊進團后的主要工作。隨著演出不斷增加,他逐漸得到業內前輩和同行的認同和好評。為進一步提升自己,2005年,于磊拜自己曾經的老師、著名相聲演員李偉建為師,成為其入室弟子。“相聲行業最講究師承,師父教我們最多的就是要提升作品的格局和境界,相聲不僅要把大家逗笑了,笑過之后還能留下些什么是更重要的。”于磊在之后的創作中,也將此作為衡量作品好壞的標準,不斷超越自我。
此后,于磊多次參加全國性的曲藝大賽,先后榮獲華東六省一市相聲小品大賽金獎、白溝杯中外相聲小品賽一等獎、空中笑林草根擂臺大賽金獎等獎項。面對紛至沓來的榮譽,于磊并不滿足,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勤學苦練,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在北京郵政藝術團這幾年,是積累和歷練的過程,我慢慢發現,平時演出主要服務于系統內部職工,創作空間受限,還是想進更專業純粹搞藝術的團隊。”2012年,于磊與搭檔一起參加了北京電視臺舉辦的一場相聲大賽——8090說相聲。幾期節目錄下來,表現不俗,獲得了評委觀眾的認可,斬獲亞軍。也正是這場比賽,于磊得到了北京曲藝團團長的垂青,他簽約進團,迎來了職業生涯的一次重要轉折。
北京曲藝團里不乏名演員,著名相聲演員李金斗、陳涌泉、李建華、笑林、李國盛、李偉建、于謙等都是出自北京曲藝團,于磊也有了更多向老藝術家、前輩學習的機會,創作空間更加寬泛。他連續參加了多屆北京喜劇幽默大賽,每年都精心準備作品,《竊竊私語》《小偷遇上賊》《說情》《拉洋片》《想唱就唱》《找堂會》等都是當時的代表作。專注于相聲表演的同時,于磊還參與中央電視臺《我愛滿堂彩》《越戰越勇》《我要上春晚》《笑星撞地球》《旋轉吧假期》《相聲大會》等多個欄目的錄制。于磊還經常參與節目主持。在北京電視臺《笑動劇場》欄目,表演相聲的同時一直做嘉賓主持;曾在電臺主持過《爆豆麻辣燙》《考拉脫口秀》《新聞相聲》;還主演了《藝高人膽小》《手藝》《師傅》等多部舞臺劇。
2016年,于磊從單純的演員角色步入了管理崗位,從演員隊隊長到黨組成員。現在的于磊更加忙碌,一場演出下來,往往分飾多個角色,既表演相聲、串場主持,還負責安排調度全場演職人員。“現在我們正在開展建團70周年巡演,如今像北京曲藝團這樣說唱藝術形式比較全,建制比較完整的藝術團已經很少了。我們希望通過巡演為喜愛我們的觀眾帶去一場藝術盛宴。”于磊說。
不忘家鄉用作品留住鄉愁
雖離鄉多年,但于磊與家鄉的聯系從未斷過。從15歲去天津上學,只要家鄉邀請他回來演出,他從不推辭。錄制春晚、消夏惠民演出、公益宣傳等,這些年參與家鄉的演出不下200場。最近,他還為家鄉錄制了《疫情防控一點通》《信訪條例》《防電信詐騙》等公益宣傳音視頻。
“用自己的專長為家鄉作些貢獻我覺得是件很自豪的事。”于磊說。2007年,慶云縣電視臺錄制了一檔《慶云驕子》的紀錄片,于磊的事跡被收錄其中。至今回到家鄉,很多朋友還以慶云驕子相稱,他覺得這是家鄉給的榮譽,很珍貴。
于磊還為家鄉錄制了一檔節目《咱村》,介紹慶云各村莊的文化、歷史等。近60期節目,他都參與了策劃、內景主持。“這是一個很有意義、搶救性挖掘村鎮文化、留住鄉愁的節目,現在很多錄制的村莊已經沒有了,老村的舊貌只能在片子里重現。”于磊回憶,當時節目錄制過程中,前期采訪時村里的老人還健在,介紹了很多村里的歷史,但正式錄節目時,老人就去世了,這對他的觸動很大。不論多忙,于磊都會擠出時間去參與節目的錄制,為家鄉留下點值得回憶的東西,感覺很欣慰。
從業這么多年,于磊對相聲的熱愛從未變過。“相聲一直是一種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真正能發揮文藝輕騎兵的作用。隨著時代發展,很多藝術形式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但相聲永遠緊跟時代發展,而且會走得更遠更好。”于磊說,接下來,自己最想做好的就是精品創作,留下一些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