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王懷貴攝影報道
54歲的朱鳳華,是陵城區鄭家寨鎮圣劉村黨支部書記,一名普普通通的女性,對待親人,她付出了人世間最寶貴的親情和真情。她孝敬老人、真愛丈夫、疼愛侄女,多年如一日,用自己那顆最善良的心溫暖著老人和孩子。正是這種無怨無悔的奉獻,讓家充滿了溫馨和幸福。
孝老:主動贍養爺爺、奶奶
7月22日,記者來到鄭家寨鎮圣劉村朱鳳華的家中,院落中各種農具齊全,擺放整齊,從院子到屋里都特別干凈。朱鳳華和丈夫王濤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真摯、樸實、豁達,這是朱鳳華給記者留下的第一印象。1988年,朱鳳華嫁到鄭家寨鎮圣劉村,公公婆婆身體不好,家里還有弟弟妹妹,他們兩口子就主動挑起贍養爺爺、奶奶的擔子。
1994年,爺爺王克仁患了老年癡呆癥,生活不能自理,朱鳳華為老人穿衣、喂飯、換洗衣物,細心伺候了9年,直至2003年王克仁去世。
2014年,叔公公王汝河精神病病情加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顧。按照當地習俗,朱鳳華沒有伺候叔公公的義務。但是,朱鳳華從來不這么認為,她說:“誰都有老的那一天,叔叔沒有孩子,公公、婆婆年歲大了,我要是不管,良心上過不去。”
由于是精神疾病,叔公公動不動就生氣、罵人,不吃不喝。每當這個時候,朱鳳華就會像哄孩子一樣哄著他、順著他。村民看到朱鳳華這樣用心,都感嘆說“就是親閨女、兒媳婦也做不到這樣啊,有這樣的侄媳婦,真是有福呀!”
叔公公王汝河患病的同一年,丈夫的弟弟王路軍患肝腹水,朱鳳華夫婦帶著他去各大醫院看病就醫,幫著籌集醫藥費。住院期間,兩口子輪流在醫院幫著照顧,前后共有6個多月的時間。2015年,王路軍去世后,弟媳改嫁去了外地,朱鳳華又把侄女當作女兒撫養。
愛幼:將侄女當成自己的孩子養
弟弟王路軍去世時,侄女王欣雨正處于青春叛逆期,為了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朱鳳華耐心教育、細心關注,侄女的學習成績逐漸轉好,性格也變得開朗、自信,并多次在學校活動中獲獎。
目前,22歲的王欣雨已經大專畢業。在實習期間,有了收入,侄女用自己掙的第一筆錢在“母親節”給大娘朱鳳華發了521元的紅包。“父親節”時,給大爺(大伯)王濤買了兩件衣服。
朱鳳華的兒子王澤永高中畢業后,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從軍報效祖國,服役期間表現優異,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士官,轉業之后在鎮上工作。
父母的身體力行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和傳承,周末,女兒和兒子經常帶著孩子回家看望長輩,每次都不忘給老人們買些可口的食品。
傳承:成為村里學習的榜樣
同村38歲的媳婦劉玉娟帶著兩個孩子,每天照顧癱瘓在床的公公,為了照顧好家,她放棄了工作。“剛結婚到這個村的時候,就聽說朱書記照顧老人的感人事跡,家里老人病倒了,俺理應照顧。”劉玉娟說。
2021年村兩委換屆,朱鳳華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這也是鄭家寨鎮唯一的女支書。“這些年,朱鳳華的作為讓大家佩服,自己的小家庭沒有被疾病和各種困難擊倒,相信村集體這個大家庭,她也能夠領導好。”村民王先生說。
家和萬事興,采訪時,朱鳳華一再提到這句話。良好的家風對工作的開展大有裨益。目前正在開展的人居環境提升工作中,要求拆除村里的“斷壁殘垣”,朱鳳華通過走訪做工作,20余座無人危房很快全部拆除。
朱鳳華積極組織本村志愿者隊伍多次開展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宣講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講,創新開展庭院黨課,老黨員唱紅歌講黨史,讓群眾聽得清、聽得懂、聽得進,通過這種簡潔、有效、易行的宣講形式,把黨史知識和黨的精神送到百姓身邊、豐富百姓文化、融進百姓生活。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朱鳳華積極響應號召,迅速到崗到位,走家入戶摸底排查登記信息,同時向村民宣傳疫情防控相關知識,比如口罩如何佩戴、消毒液的搭配比例、酒精使用方法等,充分發揮著巾幗不讓須眉的精神力量,在寒風凜冽中,守護著一村的安寧與健康。
朱鳳華積極帶領村里的婦女同志唱歌、跳舞,組織各種文化活動,豐富大家的生活。平時,朱鳳華深入婦女群眾家庭,了解她們的所想所需,給予最溫暖的關懷。
朱鳳華先后獲得德州好人之星、感動德州十大人物、2020年省級文明家庭、2021年全省道德模范、全國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