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推進交叉創新團隊建設
德州學院 曹贊霞
曹贊霞博士2008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生物信息學博士學位,現為德州學院生物物理研究院教授、山東省生物物理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德州學院“天衢英才”領軍人才、山東師范大學/山東理工大學/青島農業大學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自任教以來,關愛幫助青年教師成長,培養德才兼備的青年骨干教師,在教學和科研等各項工作中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一、瞄準方向,堅持科研。
計算模擬方法能闡明生物體系構象隨時間的動態變化過程,是實驗研究的有力補充,為生物分子靜態結構與生物學功能的研究構建了橋梁,讓我們可以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跟蹤生物分子結構隨時間變化的微觀運動行為從而揭示其機制。我從事生物大分子的計算模擬研究已有20年,研究工作包括:基于多種模擬方法揭示不同環境因素如何影響疾病相關固有無序蛋白的結構特征及異常聚集;長時間模擬揭示不同抗菌肽對細胞膜結構的影響及多肽靶向性的關鍵;基于metadynamics方法分析多肽/氨基酸/抗菌分子的跨膜能力及跨膜結構特征。近幾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項目共3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山東省高校青年創新團隊人才引育計劃一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在BBA Biomembrane、Langmuir、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
二、帶領團隊積極進取,產出高水平成果,推動團隊及實驗室平臺建設。
2008年博士畢業之后加入德州學院生物物理重點實驗室,將博士期間所學的關于計算模擬方法發展同這邊的研究優勢互補,形成團隊效應。在國內較早開展疾病相關固有無序蛋白(帕金森病相關蛋白α-synuclein,阿爾茲海默癥相關蛋白Aβ40-42等)的計算模擬及藥物設計。在此基礎上,組建了“計算模擬及藥物設計”團隊。隨著新人才引進,我們通過組會、參與課題等形式幫助實驗室新進教師融入學科方向,促進不同學科之間交叉。在原有科研團隊基礎上,將團隊拓展為“生物大分子體系前沿交叉研究創新團隊”。團隊以“生物大分子體系”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計算模擬和實驗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大交叉創新研究。
以團隊建設為契機,一方面基于我們的研究內容及方向將部分科研經費設置成不同的子課題,在責任范圍內賦予課題負責人充足自主權,充分調動青年骨干教師的科研創新積極性;另一方面,以項目為載體,圍繞“膜活性肽”“長非編碼RNA” “納米生物傳感”等研究對象,發揮多學科交叉優勢,積極申報各類科研課題。在科研實踐中打造團隊,培育高水平創新成果及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梯隊組織架構。此外,我們進一步優化生物大分子體系交叉研究創新平臺。購置多臺GPU計算節點及一些小型實驗設備。各層次人員在團隊導師及團隊帶頭人的引領下,各發所長,形成具有良好學術氛圍且積極向上的研究團體。
三、發揮多學科交叉優勢,培養了一批本科拔尖人才和優秀研究生。
發揮“科研促教學”的作用,將學科前沿知識和科研思維引入教學,讓學生學習最新的知識,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指導本科生課外科技活動獲得第十三屆“挑戰杯”二等獎,指導學生張紅梅、董川的畢業論文獲山東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學生張紅梅等在《生物物理學報》(核心)及《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SCI收錄)等期刊發表學術文章3篇。指導趙巖等多名學生考取985重點高校的研究生,且在相應領域已取得一定成就。2006屆本科生趙巖2010年考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聯合培養研究生,現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作為山東師范大學及山東理工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承擔研究生《計算生物學》、《專業英語》等課程的教學任務,2011年獲山東師范大學授予“研究生優秀教學獎”。指導研究生孔真真等在SCI期刊《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及《物理化學學報》上發表論文3篇,指導的學生劉倩君獲山東師范大學優秀畢業生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