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前走,在右手邊,就在周莊衛生室里?!?月2日,在德州市天衢新區生金劉社區,聽說記者要找社區醫生陳昌海,有好幾位熱心居民接力指路。
記者見到陳昌海時,他剛為一位老人測完血壓。“老人家今年已經90多歲了?!蓖先说谋秤埃院赖貙τ浾哒f。
“都說中醫是懸壺濟世,我從醫三十多年,中醫不僅讓我幫助了別人,也實實在在地幫我渡過了難關,過上了幸福祥和的好日子……”回憶起自己從醫過程中的一幕幕,57歲的陳昌海感慨萬千。
身殘志堅,誓為人們減少病痛
陳昌海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家,本應和其他小伙伴一樣一步步考學、找工作,過普通人的日子,可是“天有不測風云”,他的命運突然拐了一個大大的彎——11歲那年,他因不幸觸電,失去了部分左臂和部分右腿,成了一名殘疾人。
1983年初中畢業后,他沒能繼續深造,無法找到工作,也無法從事農業勞動。未來的出路在哪里?一個年輕的小伙子,難道要一輩子靠別人養活?恰在此時,張海迪的事跡開始廣為流傳,點亮了陳昌海自強的信心。他決定不再自暴自棄,不向命運低頭,一定要主動進取,做點事情。“張海迪能做到自立自強,我為什么不能?”陳昌海說,“我家里有兩個姑姑都在三十多歲時因病去世了,因此我就下決心學習中醫,為人們減少病痛?!?/p>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農村,既難找到醫書,又難找到老師,陳昌海就讓父親騎自行車帶著自己到處找書店,買相關書籍。從那以后,每天天一亮,家里人下地干活,陳昌海就獨自在家看書自學針灸,一道光明的大門在他面前漸漸打開了。
一身傷痛,換得獨立行醫本領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看書本不實踐,是永遠都不可能學會針灸的。認真學習書上的知識后,陳昌海就先在自己身上找穴位練習?!拔乙贿吙磿?,一邊扎自己,扎了一年練熟了,才慢慢開始給身邊生病的人行針?!?/p>
要學中醫,只會針灸當然是遠遠不夠的。1987年,陳昌海在報紙上看到北京有個“光明中醫函授大學”招收中專生,就趕緊報了名。1988年,他到附近的陵縣(現陵城區)邊臨鎮衛生院,開始了一邊學函授教材一邊實習的生活。
外出實習后,陳昌海需要出門的日子漸漸多了起來。不能每次出門都麻煩父親??!自強的陳昌海開始學騎自行車?!?0多歲的小伙子學騎自行車,有些不好意思?!迸氯俗h論,他就在晚上學?,F在回憶起那段經歷,陳昌海云淡風輕,三言兩語就輕輕帶過,但普通人白天學騎自行車都免不了挨摔,獨臂單腿的他晚上學騎車,吃過多少苦,付出多大的努力,這是正常人難以想象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9年,陳昌海完成了中醫函授學業;1990年1月,他又考取了鄉村醫生執業證書,掃清了前進路上的一切障礙,在村里開辦了診所,一直為鄉親們行醫至今。
“我是周邊幾個村中最早給患者輸液的醫生,但后來,我漸漸發現,不能一生病就輸液,否則對免疫力是有影響的。中醫與西醫不同,中醫講究陰陽調和,盡量讓病人少吃藥、輸液,而是通過對臟腑經絡氣血陰陽調理,使人體達到陰陽相對平衡狀態,也就是健康狀態?!闭f起自己對中西醫的應用與理解,陳昌海如是說。“因此,如果病人可以不輸液,我就不給他輸,即使病人強烈要求也不行。很多風寒感冒的病人,癥狀輕微的,我連藥也不給他開,告訴他回家用生姜、蔥白熬水喝。”
滿腔情懷,中醫給他幸福生活
行醫最重要的是什么?面對記者的提問,陳昌海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醫德!”
他半開玩笑地對記者說,自己從醫30多年,一直也沒能發財——賣藥治病,從不私加利潤,很多時候,孤寡老人來買藥、輸液,就不收錢了……“做人要做到心中無愧,賺錢也要賺良心錢。”陳昌海說。
當記者問及回首幾十年來與中醫的緣分,中醫給他帶來了什么時,陳昌海表示,一是家人的健康,二是醫生都有的治病救人的職業成就感,三是自己得以娶妻生子,自立自強地生存。
“很多疾病,與其到發病再去治療,不如在發病前就防微杜漸。很多養生、治病方面的觀念不正確,會直接導致健康狀況變差甚至生病。比如,不少老年人在血管存在病變的情況下,希望在季節交替的時候使用擴血管藥物及改善循環藥物,來改變血管的狀態,使血管堵塞的情況好轉,美其名曰‘沖血管’,這種想法就是錯誤的。我父親曾得過血栓,我就堅決拒絕給他‘沖血管’。我父親今年87歲了,母親也80歲了,身體都還好,這與我在生活中幫助他們正確保健、及時正確處理各種疾病有密切關系。”他說,“從上世紀90年代,一直到本世紀初,我所在的周莊和周邊尤莊、小高店、小劉莊幾個村的村民生了病都來找我。大家對我的信任,既讓我感到責任重大,也讓我非常自豪。我為大家帶來了健康和快樂,這讓我感覺十分幸福?!钡轮萃韴笕襟w記者 王曉松 攝影 趙祜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