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閻潤珍通訊員牛漪
“我作為一名男護士,在援藏任務面前,應該第一個站出來。這是我的責任,更是義務。”近日,記者連線援藏護士、德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韓山曉虎,雖然他只有24歲,參加工作六年,但其談吐盡顯成熟、果敢。
自8月16日,踏上西藏這片熱土后,韓山曉虎不顧高原反應,積極參與到核酸采集中。胸悶、失眠、惡心、嘴唇發紫、心率加快……各種不適感考驗著援藏隊員們。“空氣太干燥了,每天喝六瓶500毫升的水依然嘴干、嗓子疼,一說話嘴唇就破裂。稍微擰一下鼻子,就會出鼻血。之前對這里的氣候有所了解,但是沒想到,現實比想象得更嚴重。”韓山曉虎說,作為一名ICU(重癥監護室)護士,他第一次感受到缺氧時的痛苦。
韓山曉虎所在的醫療隊要為當地居民、方艙醫院的病人做核酸,有時還要登門到戶對居家隔離的人員進行核酸檢測,每多爬一層樓,喘憋就會更嚴重一點。有一次,他要為6樓的一戶居民入戶測核酸,當他爬到六樓時,一種窒息的瀕死感瞬間襲來。“穿著防護服,我不停地喘氣,希望呼吸更多的氧氣,堅持測完核酸后,我快速跑到樓下,臉已經憋得通紅。”韓山曉虎說,雖然自然條件有些艱苦,高原反應有點嚴重,但是他沒有退縮,依然堅守在一線。
每當夜深人靜,遠在德州的父母打電話問起兒子的近況時,韓山曉虎總是一邊吸著氧氣一邊調皮地說:“我在這邊很好,高原反應不嚴重,我這樣的小伙子身體倍棒,不用擔心。”經過二十多天的磨煉,韓山曉虎漸漸地適應了當地環境,工作起來更加得心應手。他表示,只要疫情防控需要,哪里需要,哪里就是他的“陣地”。
這個小伙子不僅在援藏工作中如此敬業,在本院ICU工作時,也是任勞任怨。ICU里都是危重患者,護士需要分分秒秒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特別是處于昏迷的患者,只能通過留意各種檢測設備的數據來判斷病情變化。“一些患者身上插了五六根管子,每個檢測數據都需要詳細記錄。而且還要定時查看患者瞳孔,一夜不眠不休是常事。”韓山曉虎說。正是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讓他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屬的理解、尊重和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