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命護航 與神經共舞
寧津縣人民醫院 肖建民
肖建民,男,寧津縣人民醫院黨委委員,麻醉科、疼痛科主任,主任醫師,大學文化。山東省臨床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從事臨床麻醉、疼痛診療專業工作30年。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脊柱微創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學裝備協會POC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麻醉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山東省醫學會麻醉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麻醉專業委員會區域阻滯學組副組長、山東省肌筋膜骨關節痛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菏澤醫學專科學校特聘教授、內蒙古包鋼第三醫院特聘專家。獲山東省優秀科主任、山東省優秀醫師、德州市杰出青年崗位能手、德州市青年科技獎、德州市衛生系統先進個人、寧津縣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與神經共舞,做可視化精準麻醉。
如果把一臺手術比喻成一首樂章,那麻醉醫生可以說撐起了手術臺上的半壁江山,為手術臺上的主旋律彈奏出最美妙的和音。在寧津縣人民醫院的一處病房里,93歲高齡江老太不慎摔倒導致股骨頸骨折住院,因患有嚴重的心肺腦疾病,加上年事已高,若采用傳統方式進行麻醉幾乎沒有可能,在這種情況下,麻醉疼痛科肖建民主任為其采用了超聲引導選擇性腰神經根加骶叢神經麻醉,使得手術順利完成。“只有小手術,沒有小麻醉。”這看似簡單的可視化麻醉技術背后,是麻醉科主任肖建民多年來致力于超聲可視化麻醉、疼痛診療的研究成果。“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肖建民看來,超聲技術的應用不僅僅是一種代替,更是一種顛覆。
除患者之痛,打造“無痛醫院”。
超聲可視化麻醉,始于麻醉不止于麻醉。2016年以來,肖建民主任在超聲可視化麻醉研究的基礎上,開始鉆研和探索肌骨超聲用于慢性疼痛病的診斷和治療,現已取得重大技術突破。肖建民表示,“在超聲可視下,不僅能看清楚疾病的病變影像,還能全程可視化的觀察比如:穿刺針、小針刀、射頻、等離子等各種微創手術器械的行走過程,避免了血管、神經及臟器的誤傷。安全、可視、精準、微創,真正做到看病、治療的全程可視化。”今年53歲的陳梅就是這項技術的受益者。患肩周炎3年的她每天都被疼痛折磨著,幾年來輾轉各地求醫問藥,都沒有效果。在寧津縣人民醫院疼痛科,肖建民為其實施了超聲可視化微創續貫治療,整個手術過程僅歷時一個小時。從來醫院到痊愈出院,陳梅僅用了三天的時間,這讓她感到十分意外,而最令她欣喜的是,疼痛這種熟悉的感覺,三年來第一次沒有再從她的身上出現。“肩周炎雖然是常見病,但是治療起來卻并不容易,一般患此類疾病的患者都很痛苦,不少都在睡夢中被疼醒,傳統方式并沒有太好的解決方案。而通過超聲可視化,先對整個肩關節進行動態的觀察,就如同切開組織看一樣,肌肉、骨骼、筋膜、滑囊、神經等組織有沒有積液、有沒有損傷,都看的一清二楚。”肖建民說。
幾年來,肖建民主任帶領他的團隊,創新性研究出超聲可視化序貫微創技術用于肩周炎、骨性膝關節炎等關節疼痛病;超聲引導輔助CT定位脊神經背根神經節射頻技術用于帶狀皰疹神經痛;超聲可視化鞘內嗎啡泵輸注系統植入術用于晚期癌痛;超聲引導輔助CT定位頸、腰間盤射頻、等離子消融術用于頸腰椎間盤突出癥等大量的新技術、新項目,吸引了來自山東省內外的諸多疼痛病患者,造福一方百姓。
十年磨一劍,創建省級臨床重點專科。
2016年,為了更好地在山東省乃至全國推廣普及超聲可視化技術,在省、市衛計委和醫學會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超聲技術與區域麻醉專業委員會,肖建民當選主任委員。幾年來,多次舉辦學術會議和省市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受30多家醫院邀請,進行超聲技術與區域麻醉專題講座和臨床操作。疫情期間,利用休息時間網絡授課,在線學習人數達5萬余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肖建民主任受邀主編撰寫《新編實用麻醉手冊》、《新編實用疼痛治療手冊》和《實用疼痛病學》三部著作。這幾部專著凝結了肖建民及其團隊的智慧結晶。2020年,肖建民主持的科研成果《超聲引導技術在疼痛治療中的應用》獲德州市科學技術一等獎第一名。2019年,寧津縣人民醫院麻醉科被授予“山東省麻醉可視化技術示范基地”。2020年,寧津縣人民醫院麻醉科被評選為“山東省臨床重點專科”。目前,寧津縣人民醫院按照國家衛健委的指示,“千縣工程”中麻醉疼痛診療中心建設在肖建民團隊的努力下已經揚帆起航,涵蓋了臨床麻醉、舒適化診療、疼痛病診療、分娩鎮痛等多個領域,逐漸實現打造“無痛化”醫院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