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閻潤珍通訊員牛漪
初冬季節氣溫飄忽不定,腦血管疾病患者隨之增多,也是神經內科最忙的時候,王緒飛作為德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不論上班或休息,只要病人有需要,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到,幫患者解決病痛。他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更是醫院醫護人員的一面旗幟。
在科室里,經常看到王緒飛忙碌的背影。科室護士巡視病房時總看到王緒飛,下班了還在與病人交流病情,他對待每一位患者都是一如既往地耐心、細致。即使患者康復出院,他也會定時電話追蹤,了解患者的情況,其負責任的態度和崇高的醫德得到患者的贊賞。
83歲的楊阿姨就是他接診的一位患者,楊阿姨患有頭暈病多年,每次頭暈都認為是腦供血不足或者頸椎病,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這已經成為她揮之不去的陰影。
上個月,楊阿姨再次出現頭暈加重,并有一側肢體乏力,王緒飛接診后,經過詳細詢問病史及仔細查體,結合腦磁共振顯示患者發生了急性的腦血管病。但王緒飛認為,患者頭暈并不是腦血管所致,而是患者患有持續姿勢性-感知性頭暈。“持續姿勢性-感知性頭暈是一種前庭慢性功能障礙疾病。在臨床上并不少見,但這種頭暈很容易漏診和誤診,經常被簡單地認為腦梗、腦供血不足、頸椎病等,一旦漏診,患者往往長時間不能恢復,反復就診、住院、甚至持續終身。”王緒飛說,診斷病情一定要細心。
“阿姨,今天頭暈癥狀減輕了嗎?服藥后有沒有別的不適感?”每天查房或者下班前,王緒飛都會親自來到病床前詢問楊阿姨的病情,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經過規范的治療,患者的病情很快好轉。楊阿姨出院后,王緒飛依然定時進行電話追訪:“阿姨,一定要按時吃藥,有不舒服時可以隨時給我打電話。”
“王醫生不僅技術高超,對待患者就像親人一樣耐心細致,這樣的醫德讓我非常敬佩。”11月11日,在手機連線時,楊阿姨對記者說,因為腿腳不便,她不能親自到醫院表達謝意,非常遺憾。
良好的溝通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保障,還可對病情有更詳細的了解。王緒飛不僅耐心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交流,安撫他們的焦慮情緒,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幫他們樹立治療的信心,并給予患者更多的人文關懷。“只有跟患者多交流,把他們當親人,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治療才會有更好的效果。”王緒飛說。
從醫近二十年來,王緒飛一直認為,做醫生是一件很值得驕傲自豪的事情,因為醫者仁心、醫者父母心,每當看到患者康復后開心地出院,跟他說一聲:醫生你辛苦了。他說,那是他最驕傲和自豪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