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先進工作者、臨邑縣鄉村振興局常務副局長邢甲光——扎根一線 用心用情服務群眾
▲邢甲光(右)到翟家鎮“噸半糧”核心區察看小麥長勢
□本報記者高玉梁本報通訊員董艷杰張圣祺
5月4日,臨邑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縣鄉村振興局常務副局長邢甲光與縣里的農業專家來到翟家鎮“噸半糧”核心區農田里,察看小麥長勢,指導種植戶科學管理。“農事等不得,現在是小麥生長的關鍵期,多到地里看看,心里踏實。”邢甲光說。
剛剛獲得省先進工作者稱號的邢甲光,今年46歲,自2001年參加工作以來,便一直在基層與農民和土地打交道。“我在鄉鎮干了20多年,深知想要為群眾做點實事,就要跟他們打成一片的道理。了解群眾真正需要什么,才能把事兒干到點子上。”
邢甲光在理合務鎮、臨南鎮工作期間主要分管農業,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傾注了大量心血,足跡遍布各個扶貧工作重點村,對“兩不愁、三保障”情況逐村逐戶逐項核查,做到及時發現、即時幫扶。
邢甲光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積極整合資源,建設扶貧產業項目。理合務鎮有蔬菜種植的基礎,為鼓勵土地流轉,進一步促進村集體經濟增收,他多次組織帶領鎮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外出考察、開闊眼界,在重點貧困村組織召開群眾代表大會,收集整理群眾意見建議。
經過多方協調,2015年,理合務鎮理合務社區李官村建起臨邑第一個扶貧產業園,建成大圓拱棚55座、日光溫室16個,并探索出了“合作社+村集體+貧困戶”的扶貧新模式,村集體和群眾實現雙贏。這一模式也在逐步推廣,理合務鎮、臨南鎮的蔬菜種植產業漸成規模,成為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撐。
“產業園建設前,他挨家挨戶做工作,沒少費心。如今大伙回想起來,都夸他工作干得好,讓農民得了實惠。”理合務社區黨支部書記藺善平說。如今,該社區年集體收入達30多萬元,服務群眾的能力越來越強了。
邢甲光還積極推動發展“村域沉睡資源聚合經濟”,在理合務鎮、臨南鎮累計開發整理閑置土地2760畝、廢棄坑塘690畝,栽植綠化苗木12.6萬株,原先臟亂差的貧困村變成了干凈整潔的宜居鄉村。
因工作成績突出,2021年,邢甲光被評為“山東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2022年初到縣鄉村振興局工作后,邢甲光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工作重點,進一步完善防止返貧監測預警和即時幫扶機制,確保幫扶政策應享盡享。
為支持涉農企業、合作社及家庭農場的發展,他協調金融機構,在基層積極宣傳“齊魯富民貸”,僅2022年累計投放金額就達8566萬元,有效解決了群眾擔保難、貸款難等難題,支持一大批返鄉創業青年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生產、從事經營。
邢甲光自分管“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工作以來,堅持在一線解決問題。他帶領單位精干力量,全程指導鄉鎮指揮田、示范方、示范地塊開展種植,把農業知識轉化為形象、好說、好記的大白話,讓老百姓一聽就懂,科技落地率極高。他還積極對接農業技術專家,邀請山東農業大學、省農科院、市農科院等專家到臨邑指導“科技壯苗”工作。同時,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助推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
“邢局長經常帶著農技人員和農業專家到田里指導,怎么澆返青水、上什么肥料、如何防范干熱風等,各種問題都能得到及時解決。如今種地,我們心里很踏實。”去年奪得全市糧王的翟家鎮種糧大戶段希林說。
2022年,臨邑縣糧食平均畝產1213.5公斤,總產量達101.3萬噸,“噸半糧”核心區高產創建地塊小麥畝產實測達839.2公斤,同一地塊玉米畝產實測達1031.2公斤,刷新德州市糧食單產最高紀錄。邢甲光也被評為2022年度德州市“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表現突出個人。“作為分管農業的基層干部,必須扎根一線,了解群眾‘急難愁盼’。在今后工作中,我將不忘初心,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全心全意辦實辦好。”邢甲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