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行忠醉心演奏。記者蘆瑞瑞攝
檢測面包質量(資料照)
工人制作中式糕點
王行忠的妻子打理蛋糕店,介紹特色點心
德州新聞網訊 口述 王行忠 整理 記者蘆瑞瑞 高玉梁
王行忠,1962年生于安徽滁州,自幼學習高胡,后考入滁州市黃梅戲劇團、大同市實驗黃梅戲劇團,成為高胡演奏者。1983年,作為重點人才,被引入齊河縣黃梅戲劇團,成為樂隊首席。踏著改革開放的浪潮,他“下海”經商,在齊河先后開設20余家蛋糕店,成立面包廠,目前正在籌建云倉物流。企業年銷售收入超七千萬元。
前幾天,市工信局邀請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的教授到德州作講座,我聚精會神聽了一整天,收獲很大。我還經常自費到北京大學等高校學習,62歲的我在課堂上總是格外顯眼。
時不我待!接下來的10年,我會打起十二分精神,打造自己的面包品牌。
“黃梅越黃河,齊魯一枝花”
1983年,齊河縣黃梅戲劇團到青島演出,30多名樂隊成員準備就緒,我一如平常,往演奏席一坐,二郎腿一翹,拿起高胡,收起譜子,開始演奏。演出結束,掌聲雷動。當時省里一位領導點名表揚我:“黃梅越黃河,齊魯一枝花。”
我叫王行忠,出生在安徽滁州的一個小山村。從小酷愛文藝,十多歲時,到50公里遠的縣城拜師學高胡。師傅名叫馬康寧,就職于一家黃梅戲劇團,經常四處演出,風光無限。去了幾次,他又驚又喜,收我為徒,說我天生要吃這碗飯:除了高胡,笛子、胡琴……能叫上名字的樂器幾乎都能“自來通”,教的樂理知識和演奏技法很快吃透,稍一點撥進步神速,還異常勤奮。
高二時,滁州市黃梅戲劇團招人,我如愿考中,一腳邁上高胡演奏這條路。2年后,經過激烈競爭,考入山西省大同市實驗黃梅戲劇團,擔任樂隊首席。1983年,齊河積極發展黃梅戲,通過安徽文化部門牽線,我進入齊河縣黃梅戲劇團。
成為樂隊首席,不僅是高胡拉得好,精通各種樂器,還因為我善于作曲、配器。我喜歡作曲,但苦于買不到專業書籍,只能干中學、學中悟。會背“曲子”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吟。那時候,很多戲只有一盤磁帶、一個劇本。為了理出《春江月》的完整曲譜,我來回地倒磁帶,磁帶總是發出滋滋的聲響,一個多月才“還原”出來。
后來,到天津音樂學院進修,窺見了黃梅戲曲的全貌,作曲水平更上層樓,畢業曲目《黃河號子》獲得很多獎項。
讓不同樂器各展所長,互相烘托,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叫做配器。哪一句笛子在上面飄著、哪一句胡琴沉下去……學問深著呢!配得好妙不可言,配不好亂成一鍋粥。因為擅長配器,當時我在劇團十分受寵。
事業如日中天,我卻發現夢想和現實——咫尺天涯。進入黃梅戲劇團,即便成為樂隊首席、頂梁柱,依然是伴奏,無法站到舞臺中央,成為真正的主角。
攥著岳母給的80元錢越“關山”
1990年,在章丘刁鎮演出期間,我遇到兩個陌生人,心里掀起巨浪。
一個人穿著黃大衣,意氣風發。我走上前和他聊天,得知他是部隊轉業干部,“下海”做起帆布生意,一年能掙6萬元。我當時一個月工資48元,在劇團還屬于高收入,巨大的收入差距深深震撼了我。還有一個人,原是供銷社干部,后來辭職,租了6間平房賣皮鞋,生意特別紅火。
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如果換一條路,是否可以走到人生舞臺的中央?
從刁鎮回來沒多久,我就從劇團辭職了。之后,接手過朋友的蛋糕店、開過咖啡館、倒賣過小商品……都以失敗告終,積蓄所剩無幾,最后決定重新做蛋糕店。
那時候剛跟愛人結婚,她家里兄弟多,岳母偷偷拿出壓箱底的80元錢塞給我。考慮到房租、水電便宜,就在馬集鎮邱集煤礦附近租了兩間房子,再越“關山”。起初,我們做桃酥,沒想到非常暢銷,掙到第一桶金。后來,競爭壓力加劇,我常去濟南一家新華書店搜集相關書籍,反復琢磨,尋找發展轉型的突破口。
我在一本雜志上看到,適當加入食品添加劑可以制作松軟的海綿蛋糕。當地還沒有這種產品,我認定這就是出路!于是,跑了很多家書店,查閱資料,一直沒找到有效信息,轉為跑街串巷,四處打聽。
一個秋日午后,在濟南大觀園附近的一家商鋪里,終于找到了,600元一罐,一罐1升多,我一口氣買了10罐。那天,街角店面門口,幾盆金菊怒放。
回來后,我日夜不間斷地實驗,反復攪拌,可一直不見起色。一天凌晨,蛋糕糊攪拌成泥狀,放入烤箱,海綿蛋糕終于從雜志走到面前。高興勁還沒過去,第二天又不成型了。經過幾次反復,徒弟問,為啥一到晚上就能成型?一句話點醒我,因為晚上電壓高、電機轉速快。我迅速購買了標準轉速的打蛋機,海綿蛋糕實現批量生產。1995年,在齊河接連開了5家分店,在蛋糕市場站穩腳跟。目前,已有20余家分店。
以前演出時,我衣著、發型講究,喜歡穿白色的確良襯衫,皮鞋擦得锃亮;研制海綿蛋糕時,完全變了一個人,灰頭土臉,身上總是粘滿面包屑。這次“亮相”,外表雖不光鮮,但自主創業,讓我站到了“舞臺”中央。
競爭力取決于差異性、個性化
2011年,我給時任縣委書記寫了一封信,言辭懇切。表明自己一直從事蛋糕生意,經營著多家蛋糕店,積累了不少經驗,想要更進一步,開辦一家面包廠。迫切希望縣里能給像我一樣有想法、踏實做事的人一個機會!
那天,春色如許,小雨如酥。縣里相關負責人陸續到幾家蛋糕店走訪,深入了解我的創業思路。緊接著,在華店鎮批了土地指標,這才有了齊河縣國鼎食品有限公司。
投資建廠、購買生產設備,押上身家、背起貸款,再越“關山”。轉型比想象得更困難,一直生產同類型的蛋糕,缺乏競爭力,第一年就虧了500多萬元。
有時候摔倒了,不妨在原地躺一會。暫停生產,給工人放假。每天迎八方客,喝茶、釣魚,聽聽別人的致富經。一位上海的朋友談到代餐面包,我很感興趣。反復翻閱各類書籍后意識到,產品的競爭力取決于差異性、個性化程度。時下,很多人追求健康飲食,無糖無油的代餐面包是個不錯的選擇。
看準了就干!到處學習取經、招聘技術團隊、反復調整配方、研發不同產品、線上營銷……選對方向,事半功倍。多年苦心經營,目前,年銷售收入超過七千萬元。
去年,鎮上大力支持,我們正在籌建云倉物流,取名巴根草。巴根草耐澇耐旱,即便枝葉枝干都被碾入塵土,也能很快重新昂起頭。
回頭一想,海綿蛋糕一炮打響后,我沒有極速擴張。中間留白的幾年,把主要精力用于輔導兩個女兒學習二胡,她們先后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我又陪讀了幾年。從小悉心培養,姐妹倆獲獎無數。去年,大女兒在北京開了首場二胡獨奏音樂會。坐在臺下,看完演出,終于和前半生的遺憾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