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左二)為武城縣特殊教育中心的孩子送粽子
為殘疾人捐贈輪椅,獲捐贈證書
□記者馬樂 董天力 通訊員劉光濤
6月12日,在位于武城縣魯權屯鎮的山東貝榮特空調設備有限公司廠房內,企業負責人李勇搖搖晃晃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40歲的李勇是一名肢體殘疾人。他身殘志堅,自主創業,用勤勞的雙手成就“穩穩的幸福”。事業有成后,投身公益,把熱情傾注在助殘事業上,為有著同樣遭遇的殘疾人撐起一片晴空。他先后獲評省、市級“殘疾人創業標兵”,2023年4月,當選德州市肢殘人協會主席。
一場車禍人生“重啟”
1984年,李勇出生于武城縣魯權屯鎮北宋莊村。魯權屯鎮是全國玻璃鋼重鎮,鎮上很多人從事玻璃鋼制品生產、加工。小時候李勇家里窮,初中就輟學了。在親戚的介紹下,進入一家工廠當學徒,學習電氣焊。
“當時我心里憋著一股勁兒,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拼出富裕生活,讓父母過上好日子。”李勇回憶,他是廠里有名的拼命三郎,當天學不會師傅教的手藝、完不成既定的工作,就不吃飯、不下班。正因此,他的技術是同一批學徒里最好的。2005年,他進入親戚家的工廠打工,負責生產事宜,雖然辛苦忙碌,但累積了不少經驗,也攢下了一筆積蓄。
天有不測風云。2008年2月3日,李勇與朋友駕車到濰坊討要貨款,返程時下起了大霧。晚上11點左右,車行駛到濟南章丘附近,不慎發生了意外,兩個朋友當場死亡,李勇身受重傷。搶救手術持續了8個多小時,命保住了,但卻失去了左腿。“手術清醒后,看到殘缺不全的腿,大腦一片空白。”李勇告訴記者,自己不愿讓陪伴在側的父母擔心,硬生生忍住了所有的痛苦。等到晚上熄了燈,所有人都休息后,才蒙頭悶聲痛哭。
事情已經發生,唯有坦然面對。想著年邁的父母、有孕在身的妻子,李勇咬牙走出了陰影,重新振作起來。他積極配合治療,去天津裝了假肢,24歲那年,重新學習行走。“那時,右腿剛做完韌帶修復手術,行動還不太方便,左腿新裝上的假肢也需要磨合。”妻子張俊巧回憶,丈夫是個急脾氣,為了能夠盡快獨自站立并行走,不知道摔倒了多少次,身上總是青一塊紫一塊。最嚴重的一次摔傷了右腿,休養了很多天才能繼續練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用了近半年的時間,李勇重新學會了行走。
堅毅執著創業養家
殘疾人的生活滿是艱辛,最難跨過去的是心里那道坎兒。
剛剛出院那段時間,李勇不愿意走出家門,擔心大家盯著他的腿看,怕搖搖晃晃的樣子讓人笑話,有時鄰居朋友一句善意的詢問都會讓他瞬間崩潰。出去找工作,也屢次碰壁。張俊巧幾次深夜聽到丈夫嘆氣的聲音,很心痛,也很無奈。
關關難過關關過。“雖然身體殘疾了,但是精神不能垮,要走出來,要自食其力。”李勇不斷鼓勵自己。2009年,他走上了自主創業之路,貸款15萬元,開辦了一家小型加工廠,憑借自己的手藝,生產消防用的風機風閥。身體受過傷,不能長時間操勞,但是為了趕制訂單,李勇咬牙堅持,一天下來腰酸背疼,走路都需要別人攙扶。家人心疼他,勸他多休息,他卻說:“我不敢松懈,唯有自立自強,闖出一片天,才能戰勝自卑,活得踏實。”
腳踏實地、兢兢業業,李勇憑著這股韌勁和血性,還清了貸款,積累了經驗和人脈。2017年,他成立了山東貝榮特空調設備有限公司,開始自己開拓市場跑訂單。“一些企業因為我的身體原因,直接給我的產品判了‘死刑’。”雖然沮喪,但他從未放棄。
為了跑訂單,李勇最遠去過陜西,來回都是自己駕車。那時與陜西一家公司談業務,他前后去了5次才見到企業負責人。對方被他的誠意打動,簽訂了一筆60萬元的訂單。回到公司,李勇帶著工人加班加點,半個月就把產品保質保量地生產出來,比交貨日期提前了4天。從此以后,李勇與這位客戶成為長期合作伙伴,目前合作訂單已經達到1000多萬元。
談到成功經驗,李勇總結,自己格外重視產品質量,也從來不拖延工期。“對待客戶要像對待朋友一樣,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才能獲得認可。”他說。
投身公益回饋社會
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總想替別人撐把傘。
事業有成的李勇不忘回報家鄉,回報社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先后為德州市第三實驗小學、武城鎮政府、夏津縣龍湖社區、德州市殘疾人康復中心捐贈了防疫物資。他關注殘疾人事業,每年“99公益日”帶頭捐款捐物,逢年過節都去武城縣特殊教育中心,給那里的孩子送些零食、教具,陪他們做游戲。
在德州市助殘志愿者協會頒發給李勇的捐贈證書上,寫著這樣一句話:“您的這份愛心將點燃殘疾人對生活的希望,為他們撐起一片晴天。”也正是這句話,給了李勇莫大的鼓舞,讓他下定決心把慈善助殘事業一直做下去。
2023年,李勇當選全市肢殘人協會主席。他特別關注無障礙環境建設問題。“我行動不方便,深知無障礙設施對殘疾人的重要性。”李勇介紹,德州有13.3萬持證殘疾人,其中肢體殘疾人占到半數以上,無障礙設施是殘疾人能否出門、能否融入社會的關鍵。他說,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無障礙設施日益完善,但有些設施存在“重建設、輕維護”“重建設、輕管理”等問題,還有些在設計建設之初,就沒有全面地為殘疾人考慮。比如,有些無障礙坡道的角度過大,使用輪椅的殘疾人向上行走時十分吃力,而向下行走時能感覺到明顯的慣性加速,增加了安全隱患。要讓無障礙設施真正沒有障礙,也要消除普通人與殘疾人之間的無形障礙,設身處地去發現、解決他們的困難。
“我想告訴殘疾人朋友,世事難料,接納現實,與自己和解,努力向上生長,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李勇說。